江苏科技大学郭某的学术造假事件,堪称一场将“无中生有”演绎到极致的荒诞大戏。凭借

只谈文化 2025-11-19 23:04:48

江苏科技大学郭某的学术造假事件,堪称一场将“无中生有”演绎到极致的荒诞大戏。凭借高中学历,他竟敢冒充“陕西高考状元”,虚构日本博士、德国研究员等光鲜履历,凭空编造出170篇SCI论文,甚至不惜重金购买“俄罗斯水院士”头衔,将自己包装成“顶级学术大咖”。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出戏码竟一路畅通无阻:他轻松斩获百万年薪,肆意挥霍千万科研经费,摇身一变成博导,指导起博士生,活脱脱现实版“皇帝的新装”——他演得卖力,高校却看得糊涂。网友犀利点评:“某多9块9包邮的荣誉证书,硬是被他用影帝级演技卖出了奢侈品价”,而校方审核形同虚设,连查验“高考状元”档案这种基础环节都省了。 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追随他的学生:在“假导师”的指导下苦熬两年,研究方向可能沦为“伪科学”,毕业论文险些沦为“笑话素材”。而纳税人投入的千万经费,大概率成了骗子“表演”的经费。 校方解聘、报案虽是常规操作,但公众更想知道:审核环节的“守门员”是否在敷衍了事?千万经费究竟流向了何处?学术评价何时能摆脱“唯头衔、唯论文”的桎梏? 学术圈不是比武场,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绝不能让骗子靠演技上位,寒了真正投身科研之人的心!

0 阅读:36
只谈文化

只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