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快评:别让厕所标识成为“智力测验”】 新华社记者在“世界厕所日”前夕走访多地发现,许多商场、酒店、景区的卫生间使用抽象几何图形、极简线条作为性别标识,让本该一目了然的性别指示变成了一道需要琢磨的谜题。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一个好的公共设施标识,首要功能是清晰传达信息,让使用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准确指引。而时下却有越来越多的商场、酒店、景区用“创意”取代清晰、用“格调”替代实用,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设计究竟是为谁服务?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还是为了彰显设计者的才华?是为了解决大众的实际困难,还是为了迎合所谓“高级感”的审美标准?那些热衷用抽象符号展现艺术修养,用极简风格体现国际范的设计师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公共设施的设计不是艺术品的创作,它首先要对得起“公共”二字,要让所有人——无论年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都能无障碍地使用。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这种“为设计而设计”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用小众的审美标准定义大众的公共服务。那些需要仔细辨认、需要文化解码才能理解的标识,对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经常出入时尚场所的人群来说,或许增加了趣味性,但对于老年人、儿童、外来务工者、残障人士等群体而言,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使用障碍……所谓的设计感就成了一种不公平的门槛,将一部分人排除在便利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