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罕见发飙:中国当初不追究日本赔款,是因日本认可台湾归属中国,如今高市早苗却借题发挥,甚至放话要在突发时参战。 高市早苗几天前在国会的发言掀起了不小波澜。她声称台海若有突发状况,可能构成日本的存立危机事态,隐晦暗示会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 这种近乎放话要参战的表态,不仅引发中方强烈反对,也让鸠山由纪夫忍不住打破沉默,四天内两次站出来反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日邦交正常化背后藏着这样一段历史。 二战后,中国作为受害最深重的国家之一,光军民伤亡就超过三千五百万人,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数,完全有资格追索巨额赔偿。 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建交谈判时,中国主动放弃了索赔。 这并非退让,而是有明确前提的战略选择。 当时中方提出,必须区分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和普通民众,更核心的是,日本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日本方面答应了这个条件,两国才得以开启正常外交互动。可以说,这份历史默契是中日关系的基石之一。 鸠山由纪夫的发声,就是在提醒当下的日本政客别丢了这份默契。 他直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外部势力没资格插手,更点出某些人借安全议题渲染紧张,其实是为扩军备武找借口。 作为曾推动中日友好的资深政治家,他的立场一向理性,这次如此强硬,足见对当前局势的焦虑。 高市早苗的言论并非偶然。 近年来日本部分政客总爱把台湾问题和自身安全捆绑,频频炒作相关议题。这种做法看似是强调安全利益,实则是在为突破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制造理由。 鸠山戳破的正是这层窗户纸,指出这种冒险试探不仅违背历史,更会破坏地区稳定。 中方的反应也很明确。 外交部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驻日大使馆更是直接质问日本是否想重蹈历史覆辙。中国当年放弃赔款,是出于和解的善意,可不是给对方日后干涉内政的底气。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有目共睹。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交锋撕开了日本政坛的深层分歧。 一边是鸠山由纪夫代表的理性声音,坚守历史共识和和平原则;另一边是高市早苗等人的激进表态,试图把日本往对抗的路上推。 两种立场的碰撞,不仅影响中日关系走向,更关乎整个亚洲的和平稳定。 鸠山的发声虽然引发关注,但在日本国内未必是主流。可他的话确实敲响了警钟:当年的历史默契经不起反复试探,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谁想跨过都得掂量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