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有网友提醒:日本的“暗箭”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

天天纪闻 2025-11-20 11:15:54

一旦中日再次开战,有网友提醒:日本的“暗箭”可能会让我们防不胜防,日本人善于隐藏,千万别小看日本人,日本向来都有着很大的野心,并且他们也从不甘心屈服于美国。   到了 20 世纪,这种 “隐藏术” 玩得更溜。1931 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经营十年,建工厂、修铁路,表面是 “开发满蒙”,实则是为侵略铺路。   1937 年全面侵华前,日本商会、教会在华北遍地开花,不少 “商人” 白天卖货,晚上就画军事地图。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一边用刺刀屠杀平民,一边在国际上宣称 “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这种 “做恶事立牌坊” 的套路,早成了他们的本能。   如今日本的野心换了新马甲,嘴上喊着 “应对周边威胁”,手里的动作全是进攻路数。2025 年刚成立的 “统合作战司令部” 就是最好的例子。   名义上是 “协调陆海空自卫队”,实则能直接调动太空、网络部队,还能依据 “主观判断” 发动先制打击 —— 说白了,只要它觉得 “有威胁”,就能先动手,这跟二战时的 “偷袭逻辑” 没本质区别。   武器库里的 “暗箭” 更藏不住。美国刚交付的 16 枚 AGM-158B 导弹,射程超 800 公里,能绕开防空系统炸关键枢纽;400 枚 “战斧” 巡航导弹明年就部署到位,1600 公里外的目标都能精确打击,还特意提前一年交货,急着干啥明眼人都清楚。   国产武器:改进型 12 式导弹既能打军舰又能炸机场,射程翻了十倍还多;高超音速导弹专门对着航母设计,演示动画里的靶船长得跟中国航母一模一样。   最会玩文字游戏的是航母。从 “大隅” 级登陆舰到 “出云” 级驱逐舰,日本几十年换着名头造直通甲板舰,现在干脆加装 F-35B 战斗机,把 “护卫舰” 改成了真航母。   光有航母还不够,他们在西南诸岛建了 10 座新弹药库,宫古岛、石垣岛摆满反舰导弹,摆明了要封死宫古海峡 —— 这哪是 “防御”,分明是把刀架到了家门口。   比起导弹航母,日本藏在产业链里的 “暗箭” 更难防。全球 14 种半导体关键材料,日本占比全超 50%,硅晶圆这种芯片 “地基”,日本企业拿了全球 70% 的份额。   一旦开战,它哪怕不直接参战,断供光刻胶、高纯硅料,就能卡住我们的芯片生产。更狠的是,日本企业早把这些材料的生产技术申请了上千项专利,你想替代都没那么快。   网络战场的 “暗箭” 更隐蔽。现在日本网络防卫队已经扩到 880 人,2027 年要增至 4000 人以上,专门搞 “常态化网络攻击”。   2024 年美日联合演习时,他们模拟瘫痪敌方电力系统,用的就是从民用网络渗透的路子 —— 平时靠游戏、电商 APP 搜集数据,战时一键就能发起攻击,比导弹还难防备。   别以为日本跟着美国就没主见,它从来都是 “借船出海” 的高手。美国让它提高防卫预算到 GDP 的 5%,日本直接拒绝,反倒把钱砸在国产导弹上,就是不想被美国卡脖子。   日美搞 “共同威慑架构”,表面是协同作战,实则日本负责搜集前沿情报,慢慢把美军的指挥系统摸熟,等自己实力够了,未必还甘心当 “小弟”。   就像半导体产业,当年被美国打压后,日本没放弃,转而垄断材料和设备领域,现在全球前 15 大半导体设备厂商里占了 7 家,悄悄攥住了产业链的命门。   这种 “不争表面第一,只抓核心命脉” 的思路,用到军事上更危险 —— 现在跟着美国练联合作战,将来未必不会 “借美国的力,办自己的事”。   网友说 “日本的暗箭防不胜防”,关键在于它的 “渐进式突破”。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到搞 “反击能力”,从建弹药库到改航母,每次都只走一小步,让你觉得 “不算大事”,可攒起来就是质变。就像 1930 年代的日本,也是从 “驻兵东北” 到 “全面侵华”,一步步突破底线。   但也别被 “日本不可战胜” 的神话唬住。它的软肋很明显:资源全靠进口,战时只要掐断海运,再先进的导弹也没燃料;半导体材料虽强,但中国已经在加速替代,2025 年国产光刻胶的市场份额已经翻了三倍。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不是当年的清朝,东风导弹能覆盖日本全境,网络防御能力也能跟它掰手腕。   真正要防的,是日本 “狗急跳墙” 的冒险。就像美国南海摔了飞机可能搞挑衅,日本要是觉得布局被拆穿,说不定会用网络攻击、材料断供这类 “软打击” 找场子。   所以既要盯着它的军事动作,更要攥紧自己的产业链命脉 —— 毕竟对付 “暗箭” 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既有盾牌,又有尖刀。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