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知道朝鲜是真会打

物规硬核 2025-11-20 16:15:34

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知道朝鲜是真会打,2010年朝鲜炮击延坪岛炸死了几个人,炸伤了几十个,离日本也很近,日本怎么不敢说半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他们认为惹了中国大陆,最多在短时间内有外交压力,经济压力,挺挺就过去了,如果这次再不对日本动手,大陆就会被外界看扁,认为大陆是纸老虎。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日本存在年超3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军事对抗成本远高于外交摩擦。   而朝鲜在安理会制裁下仍保持"核威慑+常规突击"的双重打击能力,其2016年进行的氢弹试验与洲际导弹试射,构成对日本本土的实质威胁。   尤值关注的是,近年来日本逐步突破和平宪法之约束,积极采购F - 35战机、改造出云级航母,此举看似动作,实则意在重构所谓“反制能力”,其野心昭然若揭。   但这种军事扩张反而加剧了地区军备竞赛风险,朝鲜通过三次地下核试验、火星-17导弹试射,已构建起"不对称威慑"体系,其导弹射程覆盖日本全境,核弹头小型化技术突破更令东京寝食难安。   郭正亮提出的"纸老虎"隐喻,需置于更宏大的国际体系变革中审视,中国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长期采取"维权+维稳"的平衡策略,既维护主权又避免局势失控。   但这种克制被部分国家解读为"可承受的挑衅成本",要打破这种认知陷阱,需构建"可信威慑"体系:通过高频次军事演习展示快速反应能力,在经贸领域建立反制清单制度,同时加强国际舆论战能力。   例如,在钓鱼岛争议中,可定期组织海空联合巡航,既展示存在感又避免擦枪走火,在经贸领域,可针对日本半导体材料出口实施精准反制,让挑衅者清晰感知"越线成本远高于收益"。   日本对中朝态度差异的本质,是战略风险认知的具象化体现,朝鲜通过持续的核导试验与军事行动,塑造了"不可预测攻击者"的恐怖平衡形象,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发展优先"战略思维,被部分国家误读为"可承受的挑衅空间"。   这种认知错位亟需通过战略沟通与实力展示双重路径修正,未来中国需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构建更具穿透力的威慑体系,既包括军事能力的透明化展示,也涵盖经济反制工具的精准使用。   唯有让挑衅者清晰感知"越界成本",才能打破"纸老虎"的认知困境,真正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境界。   这种威慑力的构建,不是走向对抗,而是通过展示可控的强大实力,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发展的大局。

0 阅读:1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