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人问津”到“备受牵挂”,矢野浩二的中日生活:一半烟火凉,一半人情暖

吉祥又如意 2025-11-20 20:17:49

从 “无人问津” 到 “备受牵挂”,矢野浩二的中日生活:一半烟火凉,一半人情暖 “中国,不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更是让我重新认识‘家’的地方!在这里,我有兄弟,有家人,有满满的爱与陪伴,我永远珍惜这一切,也永远支持一个中国!” 近期,日本新当选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导致中日关系急剧紧张。11 月 18 日,扎根中国二十五年的矢野浩二第一时间在微博发声,这番饱含真情的表态刷屏社交平台,而藏在背后的暖心故事,更让人读懂了这份坚定的由来。 1998 年的东京,28 岁的矢野浩二是底层摸爬的艺人助理。每天凌晨五点顶寒风买咖啡,深夜整理道具到天明,一家六口挤在十几平米小屋。高中毕业后他做邮递员、送奶工养家,却从没被人真正惦记过 —— 流感高烧 39 度,他强撑送完文件,回家连倒水的力气都没有,直到邻居阿姨撬开门缝,煮热粥喂他喝下。那些年,便利店冷饭团是常态,深夜空荡的街头,没人问过他累不累。 2000 年,揣着 8000 日元存款,他孤注一掷来北京追梦。语言不通举着 “手纸” 找工作,三个月送 300 份简历,只拿到 “只要是日本人” 的鬼子角色。租住在 300 元月租的潮湿地下室,馒头配咸菜度日。最冷的冬夜,他裹着单薄戏服发抖,场务老周把剧组仅有的热肉包塞给他,又披上自己的军大衣:“外国人来中国打拼不容易。” 后来他才知,老周那天自己没吃饭,这份烫得硌手的善意,让他攥着包子红了眼。 《小兵张嘎》等作品让他成 “鬼子专业户”,却也遭了罪。一次街头被情绪激动的观众扔鸡蛋骂 “汉奸”,他愣在原地眼眶通红。回到剧组,导演没多安慰,只让食堂煮了碗卧着荷包蛋的热汤面:“角色是假的,人心是真的。” 那段时间,他白天挨骂,晚上躲地下室练中文,台词老师张姐发现他手上的冻疮,隔天就带来药膏仔细涂抹:“有难处跟我说。” 2008 年《天天向上》的舞台上,汪涵点醒他:“你该成为中日沟通的管道。” 从 “你好” 都说不标准,到流利中文互动,后台总有同事准备的零食,录节目到深夜,汪涵总会拉他吃热乎的湖南米粉:“这里就是你的家。” 他用一辈子回应这份接纳 —— 娶重庆姑娘,让女儿加入中国国籍取名 “矢野心月”,跟着丈母娘学带娃、跟大爷大妈砍价,活成标准 “重庆粑耳朵”。 这些年,他的感恩从不是空话。武汉疫情时,他在日本辗转三天三夜筹 13 万只口罩,亲自打包写 “中国加油”,自掏运费默默捐赠;西方抹黑新疆棉,他顶着压力在日本节目科普真相,晒出采风照片驳斥谣言;重庆山火时,他带伤捐款 50 万,扛物资上山,累得坐在路边就着矿泉水啃冷面包:“重庆是我的家,我得护。” 如今,面对日方不当言论,矢野浩二顶着日本极端网民攻击和同乡异样眼光,坚定发声支持一个中国。在中国,重庆火锅店老板会喊 “浩二,老位置留着”,群演会悄悄递上润喉糖,观众拉着他说 “你是自己人”。 二十五年风雨兼程,东京的冷漠教会他坚韧,中国的温暖让他懂得感恩。热肉包里的善意、热汤面里的理解、危难时的并肩,不仅成就了他的第二次人生,更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包容。中日和平从不需要政客虚伪表态,而需要更多以心换心的真诚 —— 尊重与善意,才是跨越山海的通行证。 你第一次知道矢野浩二是哪个角色?评论区聊聊你的印象,为这份跨国真诚点个赞~ 信息来源: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央视新闻微博、环球网、观察者网、北京青年报 网络截图

0 阅读:0
吉祥又如意

吉祥又如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