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平方案有突破:普京得到乌东之后,必须支付租金? 近期,特朗普政府推出的 28 点俄乌和平方案成为全球焦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确认收到方案并准备与美方讨论,而这份由美俄主导起草、乌克兰和欧洲均未参与制定的计划,正引发各方激烈博弈。 从已曝光的细节来看,方案核心围绕领土划分、军事限制、经济重建三大板块,看似要为冲突画上句号,实则暗藏各方利益的激烈碰撞。 领土问题上,方案要求乌克兰割让整个顿巴斯地区,包括目前仍由乌军控制的 14.5% 领土,同时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这对乌克兰来说无疑是巨大让步。 但是俄罗斯必须支付“租金”,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以被称为“土地税”,以补偿乌克兰因失去矿产丰富的顿巴斯而遭受的财政损失。 作为交换,美国承诺为乌克兰和欧洲提供安全保障,但这种保障并不包含北约共同防御条款,更像是一种 “口头承诺”。 军事方面,乌克兰需将现有武装部队规模削减一半,控制在 40 万人以内,放弃远程武器和外国驻军,这意味着乌克兰将丧失自主防御能力,而俄罗斯则需以立法形式承诺不侵略欧洲国家。 经济领域的条款更为引人关注,被冻结的 1000 亿美元俄罗斯资产将投入美国主导的乌克兰重建项目,美国可分得 50% 利润,欧洲需追加 1000 亿美元,同时俄罗斯将逐步解除制裁、重返八国集团,扎波罗热核电站发电量由俄乌平分。 对乌克兰而言,这份方案堪称 “两难选择”。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国内腐败丑闻缠身,战场形势被动,美方不断施压称 “现在妥协总比未来失去更多领土好”。 但接受方案意味着放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总统办公室顾问直接称之为 “无条件投降”,国内民众和反对党也难以接受。泽连斯基强调 “和平必须有尊严”,实则暗示不会轻易妥协,毕竟放弃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将严重动摇其执政根基。 俄罗斯方面,方案基本满足了其核心诉求:确认对乌东领土的控制权,解除西方制裁,重新融入全球经济。但俄方也需做出承诺,比如立法不侵略、延长核军控条约,这些对普京来说是可接受的交换条件。 不过俄罗斯媒体也有冷静声音,认为方案细节尚未证实,此前类似 “突破” 多次无果,俄方不会轻易被束缚。 从局势走向来看,这份方案的推行面临多重阻碍。欧洲各国明确反对,法国外长强调 “和平不能是投降”,波兰要求保障乌克兰反击能力,欧盟则指出方案必须获得乌方和欧洲支持才能生效。 而美国的 “单边主导” 姿态让盟友不满,白宫官员甚至称 “欧洲意见无关紧要”,这种分歧可能导致西方阵营分裂。更关键的是,乌克兰的态度是核心变量,泽连斯基既要应对美方压力,又要兼顾国内民意,回旋空间有限。 短期内,俄乌冲突大概率不会因这份方案立即停火,但和谈进程可能被重启。 美方派出陆军部长访乌斡旋,后续还将与俄方会面,试图推动双方让步。如果方案能进入谈判阶段,领土划分和裁军细节将成为博弈焦点;若乌克兰坚决拒绝,美国可能会减少军事援助,迫使泽连斯基妥协。 对普通民众而言,无论方案最终能否落地,停止流血、恢复和平都是共同期盼,但这份充满 “美国利益优先” 色彩的方案,能否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恐怕还需要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