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让人心疼又愤怒的热点事件,刷爆了不少人的屏幕,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姜澄(化名

雨墨一夏 2025-11-21 17:38:39

最近有个让人心疼又愤怒的热点事件,刷爆了不少人的屏幕,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姜澄(化名),因为爱打游戏被父母送进了戒网瘾学校,没想到非但没“戒掉网瘾”,反而遭遇了一辈子都难以磨灭的伤害。事情得从男孩的成长经历说起,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父母忙着工作,没太多时间关心他的生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姜澄就一直遭受严重的校园霸凌,他鼓起勇气向父母暗示自己被欺负,可得到的不是安慰和保护,反而被反问“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这句话像一盆冷水,让他彻底关上了心门。在学校里受了委屈没人说,家里也得不到理解,虚拟的游戏世界成了他唯一的避风港,在这里他能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痛苦,找到一丝安慰。 随着姜澄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父母开始焦虑起来,认定儿子是“网瘾严重”,必须想办法纠正。他们没有想着坐下来和孩子好好沟通,问问他为什么那么依赖游戏,也没有找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反而轻信了市面上戒网瘾学校的宣传,觉得把孩子送进去“特训”一段时间,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了让儿子听话,父亲甚至骗他说要回家高考体检,趁他深夜睡觉的时候,让四个人强行闯入家门,把他带到了外地的一家戒网瘾训练基地,光是学费就花了近三万元。父母满心以为这是“为他好”,却没想到这个决定,把孩子推进了更深的深渊。 进了那所封闭的戒网瘾学校后,姜澄失去了人身自由,每天面对的是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可更让他绝望的是,一位男教官竟然对他实施了性侵。在那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封闭环境里,他求助无门,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屈辱和伤害。直到后来离开学校,这段可怕的经历才被家人知晓。而这所看似能“拯救”孩子的戒网瘾学校,其实根本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所谓的“教官”大多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也不懂心理疏导,常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辱骂、体罚,完全是靠高压手段限制学生的自由。 这件事曝光后,姜澄的状况让人揪心,他患上了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后来还被诊断出精神分裂症,现在还在慢慢休养,原本该阳光灿烂的青春,就这样被蒙上了厚厚的阴影。而类似的戒网瘾机构,其实一直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整个“反游戏生意”的规模已经超过七百亿元,很多机构都是打着“帮助孩子”的幌子,实则在收割家长的焦虑。它们往往没有合法的教育资质,用虚假宣传夸大治疗效果,让家长心甘情愿花钱,把孩子送进这些封闭的“特训营”。 从法律层面来说,这些机构的很多行为都是违法的,比如非法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已经触犯了刑法里的非法拘禁罪,如果存在体罚、殴打等行为,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而家长们以为“为孩子好”的强制送校行为,在未经孩子同意、采取强制手段的情况下,本身也可能涉嫌违法。其实遇到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根本不需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像有些家长通过耐心沟通、制定合理规则、多花时间陪伴的方式,就能慢慢引导孩子回归正常生活,游戏从来不是洪水猛兽,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 这件事也给很多家长敲响了警钟,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焦虑解决不了任何事,盲目相信那些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真正的爱不是把孩子塞进“特训营”,而是多一份理解和倾听,找对科学的解决办法,保护好他们的身心健康。那些打着“戒网瘾”旗号的非法机构,也早该被依法整治,不能再让更多孩子遭受类似的痛苦。孩子手机上瘾 游戏成瘾小孩 青少年网络成瘾 事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0 阅读:38
雨墨一夏

雨墨一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