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程度?看看法国就明白了。目前法国是欧洲黑人占比最多的国家,黑人接近800万,占总人口的15%左右,巴黎黑人婴儿出生率占了70%。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法国国家队的首发阵容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调侃——“非洲联队”。 11名球员中,超过三分之二拥有非洲血统。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法国社会深层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 黑人人口的激增,已不再是舆论边角料,而是压在法国头顶的一块巨石。 如今法国的黑人数量接近8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5%。巴黎地区的出生人口结构更是惊人,黑人婴儿的出生率远超白人,局部地区甚至超过70%。 这意味着,法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却剧烈的“人口重构”。 法国向来以浪漫、优雅、自诩文化输出强国而自傲,如今却陷入一场关于“法国人到底是谁”的身份认同危机。 法国的族群问题,起点并不在今天,而是在遥远的殖民时代。当年法国在非洲撒下的网,如今正反过来缠住了自己。 从19世纪起,法国在北非、西非大肆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资源掠夺、文化压制、行政强控,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持续发展的土壤。 那些被迫成为殖民地的国家,成为法国财富的抽水机。而当殖民体系在20世纪中叶瓦解,法国并没有真正从殖民心态中清醒过来。 反而在战后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主动从这些前殖民地输入大量低技能劳工。 那些带着希望来到法国的非洲劳工,渐渐扎下了根。他们没有被视作社会的一员,也没有获得真正的融入路径。 法国政府既没有为他们提供系统的住房、教育、语言融入支持,也没有考虑长期的社会结构转型。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法国又犯了更严重的错误。所谓“家庭团聚政策”,原本是出于人道考虑,允许非洲劳工将家属接来法国团聚。 听上去温情,但背后是典型的政治投机。当时的政客想通过讨好移民群体来争取选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步意味着人口结构将彻底改变。 人口基数一旦扩大,就不是靠行政命令能控制得住的事情。加上后来出台的“出生地原则”,只要孩子出生在法国,就能自动获得国籍。 这无异于打开闸门,让移民第二代、第三代自动叠加。而非洲裔群体高出生率的现实,让这个过程呈现出指数式增长。 法国并没有为这些新法国人提供任何有效的社会融合方案。他们大多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带,尤其是以塞纳-圣但尼省为代表的郊区,逐渐形成了“新贫民区”。 这些地区失业率高、教育资源匮乏、治安状况堪忧,成为法国社会最不稳定的火药桶。 这些年轻人并不认同所谓的“法国价值观”,他们在社会结构中长期被排除,认同感自然缺失。 就业市场歧视普遍存在,法国劳工部的研究显示,非洲裔求职者获得面试的概率远低于白人同等学历者。住房市场也是一道无形的墙,租房时名字一看就被拒之门外。 教育系统更是难以弥合的鸿沟。黑人青少年辍学率远高于白人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就在犯罪率高的社区长大,缺乏正向引导。 法国政府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但在应对上几乎一败涂地。左翼政治力量强调“包容多元”,结果变成“政治正确”的自我麻痹;右翼阵营则高喊“法国优先”,试图通过立法限制移民,却又无法真正推动深层治理改革。 2025年刚刚通过的新移民法,更像是表面文章,治标不治本。 更讽刺的是,法国社会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竟成了歧视最系统化、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 黑人群体虽然已成为法国人口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却始终被挡在核心社会制度之外。 他们既不被接纳为“法国人”,又无法回到“非洲人”的身份,这种身份漂浮感,才是法国问题的核心。 从殖民贪婪到政策短视,再到治理失控,法国一步步把自己推进了今天的困境。自作聪明地把移民当成工具,却没有想过工具也会成长。 既想享受殖民红利,又不愿承担殖民后果,这种思维本身就充满了傲慢与愚蠢。 把移民政策当成权宜之计,把社会融合当成口号,最终酿成了今天的结构性危机。 而这种危机,不是换一届总统、改一条法律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再思考、再定位。 法国的今天,恰恰说明了一个严肃问题:人口结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战略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带来的不是局部动荡,而是系统性崩溃。 无论哪个国家,如果对人口问题掉以轻心,最终可能付出代价的不是某一届政府,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信源:虎嗅APP——黑人“占领”法国?法国为什么那么多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