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本发动了南昌战争,日本大佐饭野贤十带着101师团步卒第102旅团第

平蓝皮蛋 2025-11-21 18:24:45

1939年,日本发动了南昌战争,日本大佐饭野贤十带着101师团步卒第102旅团第103联队由德安转向距离南昌西北60华里的安义。国军第721团很快就被打散,只能选择撤离。 饭野贤十这名字,在当时的华中战场算不上顶尖战犯,却透着日军特设师团的典型嚣张。101师团本是1937年日军为凑齐侵略兵力临时组建的“预备役师团”,士兵多是东京周边的商贩、工人,看似鱼龙混杂,却被日军用军国主义思想洗脑后变得异常凶残。饭野本人从九一八事变时就跟着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作恶,双手沾满平民鲜血,这次带着103联队扑向安义,打的是“快速穿插、分割包围”的鬼主意——安义是南昌西北的交通枢纽,拿下这里就能切断国军第九战区的补给线,让南昌变成孤城。 721团的溃散,从来不是士兵怯战。这支队伍隶属于第32军141师,士兵大多是豫西、鄂北的农民,很多人扛枪不到三个月就上了战场。他们手里的步枪还是晚清仿制的“汉阳造”,射程不足日军三八式的一半,重武器更是稀缺,全团只有两门迫击炮、三挺重机枪。面对饭野联队的飞机掩护、火炮开路,721团在安义城外的丘陵地带仓促布防,士兵们趴在土坑里,连日军的影子都没看清就被炮弹炸得抬不起头。三营营长李明德是个打过淞沪会战的老兵,他带着士兵们用手榴弹和日军展开白刃战,左臂被日军刺刀挑穿还死死抱住敌人的腿,最后被流弹击中牺牲,年仅28岁。 没人知道721团到底伤亡了多少人。战后第九战区的战报只模糊记载“伤亡逾半、被迫转移”,但从幸存者的回忆里能拼凑出真相:撤退时很多士兵已经没有子弹,只能把步枪扔到田埂里,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躲进附近的村庄。有个叫王二柱的士兵,年仅17岁,撤退时和部队失散,被老乡藏在柴房里,每天靠红薯充饥,直到半个月后才找到大部队。他后来回忆,当时看到日军在村里烧杀抢掠,想冲出去拼命,被老乡死死拉住:“孩子,留着命才能报仇!” 饭野贤十没能得意太久。拿下安义后,他率领103联队继续向南昌推进,却在途中遭遇国军第74军51师的顽强阻击。74军作为王牌部队,装备比721团强得多,轻重机枪、迫击炮配齐,还有美式冲锋枪支援。在高安附近的阻击战中,饭野的联队被51师死死钉在阵地前,三天三夜没能前进一步。更讽刺的是,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最终没能看到南昌陷落——1939年5月,在南昌会战后期的一次扫荡中,饭野贤十被国军游击队的冷枪击中,当场毙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很多人后来会质疑,721团这样的“溃散”是不是毫无意义?其实不然。正是这些基层部队的顽强抵抗,哪怕是短暂的阻击、零散的反击,都在一点点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饭野联队虽然拿下了安义,却因为721团的抵抗耽误了两天时间,让第九战区得以调整部署,为后续的反击争取了宝贵时机。那些被打散后重新归队的士兵,带着战场的血与火,后来在长沙会战、常德会战中成为骨干,用更成熟的战术、更坚定的意志,一次次把日军挡在防线之外。 历史不该忘记721团这样的“小人物部队”。他们没有辉煌的战绩,没有显赫的名声,甚至连完整的建制都没能保留,但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用简陋的武器、脆弱的身躯,筑起了抵抗侵略的血肉长城。饭野贤十之流的侵略者,虽然一时嚣张,最终还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士兵,才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出黑暗的真正脊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平蓝皮蛋

平蓝皮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