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清淡越怕冷?医生提醒:长期清淡饮食会伤脾阳 你发现没?有人顿顿吃水煮菜、喝白粥,越吃越怕冷,大夏天裹着棉袄还喊“冷到骨子里”。这哪是养生?分明是伤了“脾阳”!今天咱们就扒一扒,为啥“清淡饮食”反而成了“怕冷元凶”,脾阳到底是啥宝贝,咱又该怎么吃才对。 脾阳是身体的“小暖炉”,清得太狠会熄火 中医说的“脾阳”,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专门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热量和气血。要是长期只吃水煮菜、白粥、清汤,一点油腥都不沾,这“小太阳”就没了燃料,慢慢就“熄火”了。 你想啊,胃是“厨房”,脾是“炉子”。炉子要烧得旺,得有“柴火”——就是食物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清汤寡水哪够“烧火”?时间一长,炉子凉了,手脚冰凉、怕冷、拉肚子这些毛病就找上门了。 有人问:“那咋才算不伤脾阳?”记住三个字——“杂、温、度”。杂,是五谷杂粮、肉蛋奶都要有;温,是少吃寒凉的;度,是别走极端,别把“清淡”变成“清苦”。 张阿姨的“清淡误区”,你是不是也中了招? 前阵子门诊来了位张阿姨,六十出头,退休后跟着养生群吃素,顿顿水煮白菜、红薯粥,连炒菜都只放几滴油。结果呢?去年冬天开始,她总比别人多穿两件毛衣,晚上睡觉盖两床被子还嫌冷,最近连吃饭都开始没胃口,总觉得肚子胀、没力气。 一查脉,医生直摇头:“您这是脾阳不足,脾胃虚寒!”原来,长期吃得太“清”,脾阳没了“燃料”,不仅怕冷,消化也跟不上了。张阿姨这才明白,养生不是“越素越好”,得讲究“温补平衡”。后来调整了饮食,加了点山药粥、炖牛肉,配合晒太阳、揉腹,现在冬天也能穿单裤遛弯了。 “温润”饮食才是真养生,别让“清淡”变“伤阳” 那咋吃才能不伤脾阳?记住这三招: 第一,主食别只啃白粥,试试小米粥、山药粥、南瓜饭,这些带点“粘性”的主食能暖脾胃; 第二,肉蛋奶不能少,炖牛肉、蒸鱼、煮鸡蛋,这些“温性蛋白”是脾阳的“优质燃料”; 第三,少吃寒凉水果,西瓜、梨、火龙果这些“冰坨子”要少碰,换成苹果、橘子、桂圆这些“暖性子”的更养人。 有人担心:“吃油吃肉会不会胖?”别慌!脾阳足了,代谢才旺,吃进去的东西才能变成气血,而不是变成肥肉。就像张阿姨,调整饮食后不仅不怕冷了,连多年的“老寒腿”都轻了不少,这才是“养阳”的正经路子。 最后说句实在话:养生别走极端,平衡才是王道 现在总有人把“清淡饮食”当成“健康密码”,可咱们老祖宗早说过“五谷为养,五畜为益”,该补的时候得补,该温的时候得温。 别让“清淡”变成“清苦”,别让“养生”变成“伤阳”。从今天起,给自己添碗热粥、夹块炖肉,让脾阳这个小太阳重新“烧”起来——毕竟,暖呼呼的身子骨,才是过冬的硬底气! 您说是不是?

晨风暖
我去年也有两个半月没有吃碳水,没有吃油,只生吃青瓜,还要跑步,瘦了50斤,才正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