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举正教授在台演讲:加入统派要趁早,迟了我们就不要了!   这番话背后,藏着的

芸霄记史 2025-11-21 19:05:27

·苑举正教授在台演讲:加入统派要趁早,迟了我们就不要了!   这番话背后,藏着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根源,苑举正的父亲,是1939年就投身抗战的八路军战士,这份来自山东老家的红色血脉,让他天生就对“中国”这两个字有种刻在骨子里的认同。   这并非简单的政治倾向,而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民族记忆,对他而言,“红”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标签,而是与生俱来的骄傲。   除了家庭传承,苑举正的学术之路也为他的思想定了调,他的老师是台湾著名的左派学者王晓波,几十年的耳濡目染,让他拥有了超越岛内蓝绿纷争的宏大视角。他的判断,不是基于某个党派的短期利益,而是建立在数十年哲学思辨之上的历史结论。   正是这份清醒,让他对台湾当前的政治生态感到彻底失望,在他眼中,无论是蓝绿还是白营,所有政客都只盯着选票,无人真正关心民族的未来,这种格局的狭隘让他觉得,必须跳出现有的泥潭,寻找一条真正正确的道路。   于是,在重庆“台湾周”的讲台上,他将深思熟虑的想法公之于众,并为这条路划下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今天站在一起的,是理念相同的伙伴;等到局势明朗了再想上船,对不起,我们不再欢迎。这番话直接宣告,投机者没有入场券。   苑举正强调要给现场支持者拍照留证,目的就是划清界限,甄别出两种人。一种是无论风雨、仅凭信仰就愿意站出来的同行者;另一种是看到大势已定才想来分一杯羹的机会主义者。   他用行动表明,统一这张历史的船票,优先属于那些早已在岸边等待并愿意一同划桨的人。   苑举正之所以敢如此直白,底气来自时代背景的巨变,这几年,大陆的实力持续攀升,两岸的局势天平早已发生不可逆的倾斜,这种实力带来的自信,也开始影响台湾岛内的风向。   一些长期摇摆的“中间派”开始重新掂量自己的位置,就连《反渗透法》也压不住那些真正想站队的统派人士。   这番言论的影响,远不止于岛内。它首先是给台湾的“骑墙派”划下红线,彻底打破了他们“经济靠大陆、政治靠美国”的投机幻想。   其次,它也是在向大陆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的统一进程,不能搞一视同仁的“大锅饭”。对于那些早期就坚定付出的支持者,必须给予肯定和优待,这不仅是公平,更是为了确保队伍的纯洁性。   最后,苑举正也点出了统派在台湾面临的根本困境——教育的崩塌,过去几十年“去中国化”的教育,让整整一代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被系统性地剥离。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像苑举正这样敢于公开亮明身份、划定红线的人,才显得尤为可贵,他们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一个新趋势的开始。   大陆的稳定发展,将持续为这些“阳光统派”提供底气,未来的思想战线上,话语权终将从摇摆者手中,转移到这些立场坚定的爱国者手中。

0 阅读:45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