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首领突然批评台湾。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时间17日于白宫椭圆办公室接受媒体采访,再次将矛头对准台湾,宣称几乎所有芯生意都被台湾抢走,形容这是极为可耻的状况。 这一系列操作彻底撕下美国的双标面具,也让外界看清所谓“美台关系”的本质——不过是美国霸权棋盘上的利益交换。 特朗普口中的“可耻”,表面听着像是在为美国本土产业发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全是自私的算计,美方连伪装的耐心都没有。 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地位从不是靠“抢”得来,而是无数工程师数十年深耕的成果。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2024年12月单月营收实现57.8%的同比增长,这样的业绩背后,是N5、N3等先进制程的技术突破,也是对英伟达、博通等国际行业巨头需求的精准对接。 2024年第三季度的行业数据更能说明问题,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调研结果显示,台积电以64%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代工领域首位,将三星12%的份额远远甩在身后,中芯国际、联电等企业则紧随其后。 这些亮眼数据绝非偶然,是台积电从28nm成熟节点到3nm先进工艺的持续升级换来的,也是台湾半导体从设计到封装完整产业链共同支撑的结果,和“抢占”毫无关联。 特朗普对这些客观事实视而不见,他更习惯将问题归咎于他人,就像过去把美国制造业衰退的责任推给贸易伙伴一样。 这位总统似乎已经忘记,美国芯片产业的衰退,根源在于美国政府当年的短视决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企业一心追逐更高利润,将重心放在芯片设计和品牌运营上,主动把技术密集、投资规模大的制造环节向海外转移。 台湾地区凭借稳定的政策环境和专业的人才储备,接住了这波产业转移的机遇。 如今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产能不足,美方不去反思当年“重虚拟轻实体”的产业倾向,反而指责台湾产业发展太好,这种强盗逻辑,无异于窃贼抱怨屋主家门锁太过牢固。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一边指责台湾“抢生意”,一边又挥舞关税大棒,逼迫台湾半导体企业前往美国建厂。 早在今年3月,他就站在白宫罗斯福厅高调宣布,台积电将对美国投资千亿美元,话语间全是将功劳归于自己的得意。 11月2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他更是直言不讳地放话,借助关税的威慑力,两年后美国将掌控全球40%到50%的芯片市场份额,还特意强调“那些最大的芯片公司从台湾搬到美国,完全是关税的作用”。 一边用强制手段逼企业转移生产线,一边又不满企业把原有业务留在台湾,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也只有美国政客能做得如此理直气壮。 特朗普这番言论的本质,是把台湾当作转移国内矛盾的替罪羊。当前美国大选临近,制造业回流是选民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将芯片产业的问题归咎于台湾,既能迎合本土产业资本的诉求,又能塑造自己“为美国利益抗争”的强硬形象,堪称一本万利的政治算计。 特朗普绝不会提及,美国政府与台当局正在推进的双边关税协议中,藏着极为苛刻的条件——台湾需要向美国追加3500亿至5500亿美元投资,才能获得协议的谈判资格,且投资领域被限定在芯片、光电等台湾的优势产业。 说到底,美国追求的不是公平竞争,而是把台湾的核心产业牢牢捆绑在美国战车上,既借此榨取经济价值,又将其当作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