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别打,干脆就别动手。要打,就得做好一刻钟内,歼灭日本全部海自舰艇。千万别学俄罗斯,想着稍微打一打对方就投了。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全是俄罗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俄罗斯当初打乌克兰,一开始多嚣张啊,说什么48小时内让乌军崩溃,结果呢?打了这么多年,打成了拉锯战,把自己拖进了泥潭里。 俄军光坦克就损失了11342辆,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加一块儿超2.3万辆,350多架作战飞机、330多架直升机全折在了战场上,就连象征实力的“莫斯科”号巡洋舰,也早早沉到了海底。 人员伤亡更吓人,总损失快逼近114万,一天的伤亡人数,比叙利亚战场三年的总和还多。 原本想着速战速决,最后却陷入了对等消耗的死循环,像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这样的精锐部队拉上去,也没能打破僵局,反而把国力耗得够呛,当初那些豪言壮语,最后变成了国际上大家闲聊时的笑料。 日本海自可不会给对手留太多试错的机会,但它自身的短板,刚好给了速战速决的可能。 现在日本海自现役的主战舰艇大概有150艘,看着规模不小,实际上80%以上都挤在横须贺、佐世保、吴港这5个军港里。这种扎堆部署的操作,简直就是把靶子主动送到跟前。 主力作战舰艇里,8艘宙斯盾舰是核心防御力量,可每艘最多也就96个垂直发射井,算上拦截弹的储备量,单舰一次最多只能拦住12个空中目标。 更要命的是,这些舰艇的反导系统是专门针对高空弹道导弹设计的,对付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防御能力特别弱,存在明显的防御漏洞。 现代战争的输赢,早就看首波打击的密度和精度了。俄罗斯当初就没做到这一点,但针对日本海自的布局,一刻钟的饱和打击,完全能实现毁灭性效果。 火箭军的东风-21D导弹,能以10马赫的速度突破防御,到了末端还能灵活变轨,4000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日本所有军港,发射车从竖起来到点火,就几分钟的事儿。 海军的鹰击-18巡航导弹,射程超600公里,能贴着海面飞行,躲开雷达探测,一枚就能把5000吨级的舰艇打残。 按照一个东风导弹旅36辆发射车的配置,3个旅同时齐射,就能打出108枚导弹,再加上海军舰艇和战机发射的巡航导弹,一瞬间就能形成上百个突破防御的目标。 这么大规模的攻击,日本海自的防御网根本扛不住。俄军事专家曾经算过,30枚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就能让一艘航母瘫痪。 而日本海自所有宙斯盾舰加起来,一次最多也就拦住96个目标,剩下的导弹会像雨点一样,砸向舰艇和军港设施。 导弹飞行时间也完全可控,东风导弹打击日本本土军港,也就10分钟左右,巡航导弹虽然慢点儿,但配合着发起攻击,也能在一刻钟内完成首轮覆盖。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遥感卫星能实时盯着舰艇的动向,哪怕有少数舰艇侥幸出海,也能通过数据链引导导弹补射,不给任何逃窜的机会。 一旦拖泥带水,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日本海自的反潜能力确实厉害,但那是在常态部署下的优势,真到了战时,舰艇连出港的机会都没有,就会被摧毁。 而且日本离不开美国的情报和装备补给,只要首波打击摧毁了它的指挥中心和军港,后续的援助根本没法及时送到。俄罗斯就是吃了没能一举摧毁乌军有生力量的亏,才给了北约援助的时间,最后陷入了消耗战。 对付日本海自,必须一锤定音,用最短的时间让它失去作战能力,既避免陷入长期冲突,还能震慑背后的势力,这才是最划算的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