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波罗的海三傻呀!这智商跟立陶宛有一拼了。 这话一出来,真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把国际关系当成班级小朋友结盟游戏了。自己蹦出来喊两嗓子,好像全世界都得顺着他们来似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中国哪会把这种“娃娃脾气”当回事,人家忙着做正经事,又不是在陪你们演情绪剧。 要说爱沙尼亚这波操作吧,像极了那种自己没啥实力,却特别想刷存在感的小孩,觉得靠着“跟谁好、跟谁不好”就能把别人绑得死死的,仿佛这一嗓子能震得动大国一样。结果喊半天,除了让路人尴尬外,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讲白了,这种“选边站”的喊法,都是自我感动。世界上哪有谁围着你转?大家都在看利益,看现实,看合作价值。你爱沙尼亚扯着嗓子喊得再响,也改变不了你在国际上的分量。说句不好听的,中国理你一下,那叫礼貌;不理你,那叫正常。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这种警告吧,不像警告,更像赌气—— “你要么跟我好,要么别跟别人好!” 这不是典型的小孩逻辑嘛? 要真按他们这种思路走,国际社会早乱套了,天天都在闹分组比赛。 而且他们一旦被忽视,就立刻抱着“我以后永远不理你了”那股劲儿,把“永远”挂嘴边,好像自己真的有资格决定什么似的。讲真,这种“永远”也就吓吓自己,别人听到最多就是笑笑,顶多说句:“你开心就好。” 还把自己想象成太阳,觉得别人都得按着他们转,这想象力确实丰富。可现实就是,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连“小灯泡”都算不上,还想当太阳呢?这种自我定位要硬往上拔,也得有点实力垫着,不然只会显得更滑稽。 其实吧,这种跳脚式的外交风格,看着热闹,实则无用。大国交往靠的是实力、理性和合作基础,不是靠谁嗓门大、谁情绪激动。你要真想别人把你当回事,那得努力把自己做好,而不是指望靠喊话来获得关注。 说到底,他们这种“我不开心全世界都得知道”的姿态,就是典型的小国焦虑。想刷存在感,可以理解;但要是方式选错了,那传递出去的只会是“不成熟”和“不可靠”。别人越发不会把你当回事。 反过来看,中国面对这种情况,就很平静—— 你喊你的,我做我的。 该合作的合作,该无视的无视。 这种大国心态的稳定感,恰恰就是对这种幼稚行为最好的回应。 说句大白话: 你不跟我玩,是你的选择; 但你要拿着这个威胁我,那就是你的幼稚了。 世界不是幼儿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盘算。谁也没义务陪你演小孩子过家家那套。一个国家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警告”别人,而是靠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实力和价值。 把自己摆得太高,只会摔得更疼。把别人看得太低,只会让自己看不清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