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不敢相信!台积电的顶尖工程师竟然公开感慨,要是没有那个人,中国芯片恐怕连28

朦胧烟雨楼 2025-11-23 11:27:23

简直不敢相信!台积电的顶尖工程师竟然公开感慨,要是没有那个人,中国芯片恐怕连28nm都过不去。   这个人,就是梁孟松。他到底凭什么,能让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要知道,在他踏入中芯国际大门之前,中国芯片产业正卡在 28nm 工艺的泥潭里动弹不得,而当时全球主流已经是 14nm,台积电和三星都在冲刺 7nm 了。   这个手握四百多项专利的技术大神,早就用履历证明了自己的 “点石成金” 能力。早年在台积电,他和导师联手把芯片制程从 180nm 直接拉到 130nm,硬生生击败了国际巨头 IBM,帮台积电坐稳了全球第一的宝座。   在那里的十七年里,他牵头研发了从 130nm 到 32nm 的多个关键制程,手里攥着近五百项专利,说是台积电崛起的核心功臣一点不为过。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内部变动让他转身投向三星。当时三星正被 28nm 工艺困住,和台积电的差距越拉越大。梁孟松一来就下了步险棋:跳过业界公认的 20nm 节点,直接冲刺 14nm FinFET 技术。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疯了,但不到一年时间,三星 14nm 工艺就实现量产,比台积电还早了半年。凭借这项技术,三星抢走了苹果 A9 处理器和高通的大额订单,一下子从追赶者变成了台积电的劲敌,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格局就此改写。   2017 年,65 岁的梁孟松带着一身本领来到中芯国际。彼时的中芯国际处境艰难,28nm 工艺虽然早就宣布进入设计阶段,却因为良率太低,根本没法规模化量产,毛利率一直是负数。一边是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一边是产线高额折旧的负担,和国际巨头的差距肉眼可见。   他一来就开启了 “加速模式”,推行高强度的研发攻坚。针对 28nm 的良率难题,他凭着在两大巨头积累的经验,精准找到问题核心,不到一年就把良率从低谷拉到 85% 以上,彻底打通了量产的关键环节。   这还不算完,他带领团队只用 300 天就攻克了 14nm 工艺,让中芯国际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而且良率很快就冲到 95% 的行业高水平。   更让人惊叹的是,面对外部设备限制,他想出了 “曲线救国” 的办法,用成熟的 DUV 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技术研发先进制程。   两年多时间里,中芯国际先后推出 N+1 和 N+2 工艺,后者等效 7nm 级别,如今良率已经提升到 30%,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短短三年,完成别人十年才能走完的五个世代技术跨越,这在全球半导体史上都极为罕见。   这位 “技术游牧者” 的每一次流动,都在搅动全球产业格局。从帮助台积电奠定霸主地位,到让三星实现弯道超车,再到带领中芯国际突围,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顶尖人才对行业的影响力。台积电当年不惜和三星对簿公堂,也要阻止他的技术输出,足以看出他在对手心中的分量。   如今中芯国际已经稳居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第三,28nm 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不断扩张,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背后,是梁孟松不仅带来了技术突破,更培养了一批本土技术人才,为中国芯片产业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有人说他是 “晶圆枭雄”,有人称他为 “破壁者”。不管头衔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他用自己的技术和执着,打破了 “中国芯片永远追不上” 的悲观论调。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从来都是技术和人才 的较量,梁孟松的故事告诉我们,顶尖人才足以改变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产业命运。 现在中国芯片产业虽然取得了突破,但要真正实现自主可控,还需要更多像梁孟松这样的人才。你觉得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技术大神涌现吗?中国芯片产业还能创造哪些惊喜?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朦胧烟雨楼

朦胧烟雨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