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国安顾问沙利文下台后公开承认,美国前众议长佩洛西2022年8月在位时窜访台

经略简料 2025-11-23 12:21:00

拜登的国安顾问沙利文下台后公开承认,美国前众议长佩洛西2022年8月在位时窜访台湾,给台湾带来的代价远大于收益。这个只具象征意义的访问,导致台湾岛周边环境发生了实质性的、不可逆的变化。 离任在即,拜登的“大管家”沙利文终于说了句实话。 这位曾经的国安操盘手在卸任前夕坦承,两年前佩洛西那个高调的“夏日环岛游”,对于台湾而言,绝对是一笔赔本买卖。 他说得直白:带来的麻烦远比好处多。但这番迟到的反思,更像是对着一地鸡毛的现场发出的无奈叹息。 把时钟拨回2022年8月,那是一场典型的政治秀场。 佩洛西要的是镁光灯,华盛顿的军方智囊团——包括米利和沙利文自己——看着桌上的推演地图早就急得冒汗。 他们深知“模糊默契”一旦捅破,结局不可控,但政治冲动最终还是压倒了战略理智。结果呢?一场原本用来刷存在感的“象征性访问”,直接把台湾生生拖进了不得不面对的物理与经济双重围城。 这笔账首先就报销在了地图上。 以前大家心照不宣的那条“海峡中线”,在佩洛西落地的瞬间就成了历史名词。这种改变不是写在文件里的,而是刻在雷达屏幕上的。 这两年,台湾岛周边的雷达兵早就麻木了,屏幕上那些曾经需要拉响警报的“异常航迹”,如今成了日复一日的背景板。 仅2023年,解放军就有超过1700架次军机在台岛周边溜达,歼-20、轰-6K这些大家伙把原本宽阔的防御纵深,硬生生压缩到了极致。 对于这点,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看得最透,他承认台湾军机的所谓“防空识别区”,实际上已经被挤压到了海岸线20海里处。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站在基隆港或者高雄的码头上,渔民们肉眼就能看见外海轮换蹲守的大陆军舰。 甚至因为频繁的演习禁区,渔船原本熟门熟路的捕鱼点都得绕着走。这哪里是佩洛西口中的“坚定支持”,分明是把战线直接推到了家门口。 更要命的痛感来自钱包,这是普通人最难忽视的代偿。以前岛内总觉得有台积电这面“硅盾”,全世界都不敢动台湾。 但现实却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随着解放军演训期间实施的“精准围岛”,基隆、高雄这些大港口的货轮一度滞留率飙升近四成,那些原本直线航行的商船被迫绕道巴士海峡,每一趟的单程成本就平白多出20万美元。 这种物流上的梗阻,让原本以此为傲的外向型经济体瞬间有了“孤岛”的窒息感。 这种风险外资看在眼里,脚底抹油比谁都快。 曾经扎根的三星、丰田等亚洲制造巨头,不再相信这里的安全性,加速把生产线迁往东南亚或拉美。 甚至连被视为“镇岛之宝”的半导体产业,也被美国以“安全”之名裹挟——台积电被迫去亚利桑那州建厂,甚至得交出7纳米以下的核心技术数据。 这哪是盟友的援助?这分明是趁火打劫的掏空。至于底层的果农和建筑业,更是因为天然砂断供和柑橘滞销,看着烂在地里的收成,切实体会到了什么叫“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最讽刺的是,美国原本指望通过这次访问拉个“反华大群”,结果群里的兄弟纷纷静音了。 看到大陆随即启动的强力反制,日本和韩国这对铁杆盟友,现在的口风比谁都紧,绝不轻易谈介入;澳大利亚赶紧重启了和北京的经济对话;就连平日里跳得欢的菲律宾和新加坡,也避免公开选边站。 那个所谓的“民主防御圈”,不仅没因佩洛西的到访更紧密,反而被现实的风险震碎了。 现在台湾再去挤国际组织的门,发现连“中华台北”这个曾勉强能用的入场券都快失效了,毕竟178个国家反复重申的一中原则,分量摆在那里。 这也就难怪岛内风向大变。 最新民调显示,已经有68%的民众看清了现实,认为这种“倚美谋独”的操作除了招来战火没有任何意义,这个数字比两年前飙升了足足22个百分点。 沙利文走了,佩洛西也早成了过去式,但他们留下的烂摊子却成了长久的“新常态”。 2025年的美国防务报告都已经承认第七舰队在亚太力不从心,这等于变相告诉所有人:那是美国最后一次试图用“切香肠”的方式试探底线,结果切到了自己的手,还帮对方完成了一次不可逆的地缘战略推进。 这一课,代价确实太大了。 参考来源:担忧佩洛西鲁莽窜访,美媒:沙利文、米利等都向其介绍有关风险——环球时报 2022-07-25 06:09

1 阅读:53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