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大罪人,每一个都让中国倒退数百年,第一名人人喊打。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创下丰功伟绩之人,同时也有不少罪大恶极之人,因为他的出现,让我国倒退数百年。那么最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是哪三个呢? 第一个,必须是将引狼入室的吴三桂。 明末清初的吴三桂,本是镇守山海关的总兵,手里握着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是抵御关外清军的最后屏障。可他最终的选择,却给中原带来了灭顶之灾。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一开始打算投降李自成,已经带着兵马往北京进发。可走到半路,听说自己的父亲被李自成的部下关押,爱妾陈圆圆也被大将刘宗敏抢走,他当场怒不可遏,转头就杀回了山海关。为了打败李自成,吴三桂竟然给关外的清军写信,请求他们出兵帮忙,这等于是把中原的大门主动打开了。 清军本来只想着在关外抢夺财物,吴三桂的求助让他们看到了入主中原的机会。 很快,吴三桂就和清军联手,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打败了李自成。可清军一旦进来就再也没打算走,他们借着镇压农民军的名义,在中原大地烧杀抢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里无数百姓惨遭杀害。 吴三桂则彻底投靠了清朝,带着清军追杀李自成的军队,后来又南下剿灭了南明政权,亲手用弓弦绞杀了南明的永历帝,彻底断绝了明朝复国的希望。 更讽刺的是,几十年后,已经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因为清朝要削去他的兵权,又起兵发动了“三藩之乱”。 这场战乱持续了八年,波及十几个省份,百姓再次遭受战乱之苦。他一生反复无常,为了个人利益先后背叛明朝、大顺和清朝,把整个国家拖入战乱,说他人人喊打一点都不为过。 第二名:埋下衰败祸根的乾隆 很多人知道乾隆时期有“康乾盛世”的说法,但实际上,清朝由盛转衰的祸根正是乾隆亲手埋下的,他的一系列做法让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乾隆在位六十年,日子过得极其奢华。他先后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带着上千人,沿途修建行宫,地方官为了讨好他大肆搜刮百姓,把康熙和雍正两朝攒下的国库都挥霍空了;他还特别宠信大贪官和珅,和珅掌权二十年,贪污的钱财高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十几年的财政收入,而乾隆对此视而不见,导致官场腐败成风。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甚至开始大兴文字狱。据记载,他在位期间发生了130多起文字狱,只要有人写的文章里有哪怕一点点被认为“对朝廷不敬”的话,就会被满门抄斩。 他还借着编纂《四库全书》的名义,销毁了几万部古籍,删掉书里“夷夏之辨”的内容,让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敢说话,思想界变得死气沉沉。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想和清朝通商,还带来了蒸汽机、望远镜等工业革命的成果。可乾隆却抱着“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一口拒绝了通商请求,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根本不需要和外国打交道。 这一下,中国错过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最好机会,等到几十年后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才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乾隆的闭关锁国政策。 第三名:割地求荣的石敬瑭 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敬瑭,为了自己当皇帝,做出了出卖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的丑事,他的罪过直到今天还被人唾骂。 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大将,镇守太原,可后来和皇帝李从珂起了矛盾,李从珂派大军围攻太原,想把他灭掉。 眼看太原就要被攻破,石敬瑭想出了一个无耻的办法:向北方的契丹人求救。为了让契丹出兵,他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写了一封表章,承诺只要契丹帮他打败李从珂,他就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还要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当爹,自称“儿皇帝”。 他的手下刘知远当时就劝他,说给契丹送点钱就行,不用割地,更不能认年轻的契丹皇帝当爹,可石敬瑭根本不听。 契丹皇帝一看条件这么优厚,立刻带着五万骑兵南下,帮石敬瑭打败了后唐军队。1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持下登基,建立了后晋,真的把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是今天北京、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一带,这里有群山和长城,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这一割让,中原就像没了大门一样,契丹的骑兵可以随时南下抢掠。后来的北宋花了一百多年想收回这片土地,打了无数仗,耗尽了国力也没能成功。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燕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中原政权手里,而这中间,中原百姓已经遭受了四百年的边患之苦。 这三个人,吴三桂引狼入室让中原陷入战乱,乾隆闭关锁国让中国错失发展机遇,石敬瑭割地求荣留下百年祸患。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源于个人私欲,却让整个国家付出了倒退数百年的代价,这样的教训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