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毛主席长征时的照片,为什么会流泪?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怀念伟人。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23 14:07:14

看到毛主席长征时的照片,为什么会流泪?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怀念伟人。看着毛主席老人家的像忍不住泪如泉涌!愿我们后世永远铭记历史 老一辈提起毛主席,嘴上多半平静,眼眶经常不听使唤。 长征那些黑白照片翻出来,山冷人瘦,那身影一站,像还在往前走,叫人心里发紧。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央红军进贵州。 乌江南岸剑河县一带,穷人被叫“干人”,意思是穷得只剩干骨头。 路边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怀里蜷着小孙子,单衣补丁叠补丁,冷得直抖,快没气了。她说,一年收成被地主抢光,儿子被国民党抓壮丁,只能带着孙子沿路讨饭。 毛主席听战士转述完,眼圈立刻红了,把身上毛线衣脱下来,又叫警卫员拿两袋干粮塞过去,蹲下说:“记住,红军是‘干人’的队伍。”老婆婆嘴里反复念“红军”,扶着孙子慢慢挪走。 长征路上,最牵动他的,是身边人。 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云贵交界的贵州盘县,小山村里驻着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 中午敌机压下来投弹,警卫员喊贺子珍快躲,她先把伤员往安全处推,炸弹就落在附近,头、胸、臂到处是血。医生一处处看,数出十七道伤口。 她醒来,硬撑着说别急着告诉毛主席,说他在前线指挥很忙,别再增加牵挂,干脆把自己寄在老乡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一面,说完又昏过去。 骑兵还是飞奔去找总部。 大约半个小时,村口响起马蹄声,毛主席翻身下马,几步走到担架旁,一声声喊着“子珍”。 这些年她跟着部队挨饿受冻,如今躺在担架上动也不动,这个平时主意极硬的统帅,眼泪到底没忍住。 可前线在等,他只能擦干眼睛再上马。 后面几天,数万红军在他指挥下巧渡金沙江,把数十万追兵甩在江南,蒋介石想把红军消灭在云贵高原的算盘落了空。 一九三五年六月上旬,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后,在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歇脚。 几架敌机从东南方向压下来,炸弹一串串往下扔,其中一颗对着毛主席刚坐过的地方砸来。警卫班长胡昌保只喊了一声“主席”,整个人扑过去,把毛主席推开,炸点当场腾起烟柱。 等大家冲过去,胡昌保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毛主席蹲在旁边,一遍遍叫“小胡”。 他醒过来先问“您受伤没有”,听说没事,心里一松,又说自己恐怕不行了,不能再当警卫,让战友替他继续守着,说完人就靠在毛主席怀里走了。 毛主席让人用毛毯盖好,交代把坟掩严实、牌子立好,说为革命牺牲的同志要记一辈子。 脚步最后落在陕北,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中央红军到了吴起镇。 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在那儿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 毛主席走上台,看见下面一排排人,衣服破烂,脸色蜡黄,秋风一吹直打哆嗦。 根据地丢了,损失确实重,可走到陕北,本身就是另一种赢。 他看着这些人,说队伍少了许多人,走下来的都是“革命的种子”,事业很大,前途还亮,要从头干起。一年后,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党中央进驻延安,中国革命的盘子稳住了。 到延安,这个人还是那副朴素打扮。和老百姓一起吃粗粮、穿补丁衣、住窑洞。 美国记者斯诺跑来一看,这位当了十年红军领袖的人,全部家当就一卷铺盖、几件衣服。 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也总说“国家还很困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一件睡衣补了又补,一条毛巾被打上五十多个补丁,这些细节听着寒酸,却说明心里揣着谁。 对群众的事,他一向当大事。 说到流泪,他自己也算过账:一是听见穷苦老百姓的哭声,一是看着跟了多年的通信员倒下,再就是得知贺子珍伤得太重。听上去是家长里短,其实和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体的。 他常提醒党员干部,从人民群众中来,干工作还得回到人民群众中去,要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人、做什么人、靠什么人”想明白。 军队里的干部,更要用信任、欣赏的眼光看基层官兵,替基层着想,替基层解难,和官兵打成一片。 这么一路走下来,许多人习惯用几句话概括他:不贪钱,过日子节俭,让敌人心虚,书本不离手,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他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民万岁,说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说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些话一句句传开,又配上“落后就要挨打”“一定要收复台湾”“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等于把路也指给后来人看清楚了。 毛主席这一生,创建了新中国,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还形成了一套被称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 今天再看中国,日子和当年已经不是一回事。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段段往上走,奔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努力。 国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海上有核潜艇、万吨大驱、航空母舰,天上有歼二十、运二十,人民空军正往世界一流军队方向迈进。 台湾海峡不太平,人民解放军常态“绕岛巡航”,摆明态度,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0 阅读:56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