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国还嚣张的国家出现,禁止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不让统一 这件事要从2021年说起,立陶宛同意让台湾在首都设立一个代表处,名字直接用了“台湾”,中国政府随即采取行动,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将两国关系降级,接着中国停止进口立陶宛的木材和奶制品,德国方面也中断了零件供应,立陶宛虽然态度强硬,但经济上很快就承受不住压力。 到了2024年底,立陶宛政府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他们声称三名中国外交官违反了当地法律,还涉及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件,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离境,然而后来总理帕卢卡斯表示自己并不知情,这表明政府内部运作出现混乱,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2025年5月,中国最后一位外交官打算回到工作岗位,在机场却被拦了下来,他的证件已经失效,只能在那里等待了九个小时,最终不得不改乘航班前往土耳其,这件事让国家形象受到影响,一个主权国家无法让自己的外交人员进入本国使馆,相当于把外交渠道彻底关闭。 6月份,立陶宛官方承认,国内没有一位合法的中国外交官在岗,领事工作全部交给拉脱维亚代管,中国使馆彻底没人了,这不算断交,但比断交更难看,因为名义上还有关系,实际上什么都没剩下。 经济方面的影响来得更直接,2023年对华出口大幅下滑九成以上,农业损失超过一亿欧元,到2025年上半年贸易额虽然回升到14亿美元,但完全变成立陶宛从中国购买商品,自己的产品却卖不出去,乳制品在中国市场几乎清零,华为在当地的5G份额也降到2.47%,基本失去机会。 台湾之前承诺提供两亿美元投资和十亿贷款,现在实际落实的还不到十分之一,美国虽然批了六亿美元信贷,但这些钱主要用在军工领域,普通民众并没有感受到实际好处,立陶宛原本想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安全保障,结果发现并没有人真正站出来支持他们。 欧盟那边没有提供帮助,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会议上直接指出立陶宛自己走偏了方向,法国和意大利都再次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企业悄悄绕开限制继续做生意,欧盟虽然设立了反胁迫工具,但只有立陶宛敢于使用这个工具,其他国家都担心引发麻烦。 国内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平均工资只有一千五左右,失业率升到八点几,不少年轻人选择出国发展,人口从二百八十万降到二百七十万,农民面临破产,啤酒厂的订单少了一半,街上还有人举着牌子批评政府,说他们出卖国家利益却只换来空头承诺。 外交方面的情况陷入僵局,立陶宛没有给中方人员更新认证,外交官只能靠过期证件和申根签证勉强维持,超期滞留就属于违法,中国在2025年8月还禁止了两家立陶宛银行与中国企业交易,欧盟要求中方撤销禁令,中方回应说,希望恢复关系的话,对方需要表现出诚意。 总理帕卢卡斯在九月提到会尊重一个中国原则,却始终没有关闭台湾代表处的意思,外长兰茨贝吉斯还在国际场合表达反对中国统一的立场,声称压力不会改变他们的决定,这些话听起来强硬,实际上毫无作用,谁都清楚他们手上已经没有任何筹码。 维尔纽斯机场的中国外交官通道至今没有开放,不是他们被拒绝入境,而是立陶宛方面无法提供合法的身份许可,立陶宛曾经试图通过打台湾牌来换取美国和欧盟的支持,结果美国没有回应,欧盟也没有接手,台湾拿不出实际援助,中国方面也不让步,三年时间过去,立陶宛表面上似乎争到一些面子,实际上却失去了真正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