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 如果影像退回至缄默,戏院只剩费里尼最爱的胶片转动机械声,世人对电影的爱,会不会更提纯?如果燃烧的特雷门琴有听觉波频外的密语,那么刺聋双耳是否就能聆觅真相?如果尼古丁比佛偈更早发明,众生会不会获得更慰藉的精神麻痹?如果臭屁不会消弭于空气,岁月是否也就不会流逝、人与关系也就不会分离?如果赛博朋克又凄美古典的旧日香港没蒸发,吸血鬼是否也有栖身之城? 【狂野时代】是易烊千玺的迷魂者,一场逡巡感官五识的娑婆大梦;是舒淇大她者,旁观和陈述宇宙生灭的轮回;是游弋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阕怀旧挽歌;是毕赣导演写给百年光影的情诗—— 【狂野时代】这样的电影,是极为感性和作者的,又是深情而华丽的,毕赣并非站在所谓艺术的高点卖弄佶屈聱牙、曲高和寡的小众自嗨,而是坚持对自我风格和表达的专注,因此影片的乐趣也不在于understand,而在于feel,哪怕你在影厅中昏昏欲睡、打了许多盹,又何尝不是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对它做出的隐约回应呢? 开篇,影院中的观众反向对望银幕外的观众,舒淇的大她者按下达盖尔银版照相机的快门,把戏外的我们摄入镜头,打破第四面墙,也向观众透露——【狂野时代】是有关电影的电影,是有关观众感受的电影。🎥🌼第一篇——视觉画幅变为四比三,时而闪现的文字屏,舞台剧般的大幅肢体动作,一只上帝般操纵调整着戏院摆设的凌空大手,回到默片时代,那个并无台词和声响,而完全依赖于视觉去感受光影的时代。达利的视角连通了大她者观察迷魂者的渠道,戏院、万花筒、皮影、绘制的背景板、复古的表现主义,千玺的怪物是守护电影初心的忠魂,既带着【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式惊悚神秘,又带着卓别林【淘金记】的诙谐和灵气,有人在迷醉的烟枪白雾中失堕,也有人不改对电影的初心——乔治•梅里埃的月亮是照亮初心的微光,千玺的怪物那滴从鲜花中萃取的泪,就是电影的初心。🧰第二篇——听觉千玺的迷魂者化身白衬衣的少年邱默云,赵又廷饰演的长官登场,他们要寻找夺取那个皮箱——皮箱里有什么?这带有希区柯克的悬疑味道;除了旁白,火车的汽笛、镜子的碎裂、子弹的射击、行刑的鞭笞、巴赫的乐曲……声音开始被强调,营造出影像之外的、由声音带来的紧迫感,很有大卫•林奇的氛围,而邱墨云和长官的对峙,也呈现出谍战片的风貌,更氤氲一丝令人遐想的暧昧气息。长官为了get那最动听的声音,不惜戳聋自己的耳朵,用静谧无声,来撷取最难以听到的声音,正是毕赣希望大家可以“六根清净”去感受【狂野时代】——他们都是破碎的,又执着于自我理想的,所以也都是孤独的,正像那些不被大众轻易理解的电影作者。❄️第三篇——味觉60年代,迷魂者又成为还俗倒卖佛像的和尚仔,破庙中,他和陈永忠饰演的苦妖的拉锯,实际是直面自我的心魔——苦妖其实是小和尚对父亲的悔愧,他用已经发了芽的马铃薯毒死了被狗咬过无法再好的父亲,苦妖,正是那个贫瘠、饥荒、让人痛苦又遗恨的年代的缩影,是小和尚难以挣脱的精神梦魇,是雪也埋不住的弑父罪愆。但最终,死亡成为解脱,水缸浮萍上的苦,和雪野里写的苦,都同时伴随着赶,正是苦尽甘来的象征;这一节不仅讽刺了让人仰之弥高的佛陀其实无法真正缓解人间的苦厄,也拍出几许古典禅味,既有沟口健二【雨月物语】的味道,也让人想起王菊金导演、诗人管管和胡茵梦主演的台湾老电影【六朝怪谈】,和【北方一片苍茫】,清冽中掠过一丝诡谲的美。♣️第四篇——嗅觉千玺的迷魂者已经是80年代的沧桑中年男,和女孩佯装父女,在火车站以变魔术讨生活,嗅觉灵敏,对应上一篇狗的转生;充满市井气的真切列车站还原,还有当年风靡一时的气功热,人们在时代变迁下逐渐高涨的金钱欲望,和时代发展对底层人淘汰的残酷现实……这些爱恨,这些曾经用来谋生的扑克戏法,这些已经沉没在岁月长河中的无名之辈们,都像一记臭屁,消散在时光中,徒留悲凉。🩸第五篇——触觉浓墨重彩又迷离的千禧世代,毕赣以血色浪漫的殷虹,漫过37分钟的长镜头,迷魂者千玺变身金发古惑仔,和李庚希饰演的吸血鬼少女,邂逅在仿若97大限的末日感觉中,奔跑,追寻,青春炽烈,却又茫然遗憾……毕赣致敬自己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长镜头、手持摄影、狭长的街巷、末世氛围、氤氲的梦境风格……观众也会有极强的沉浸感,触碰到时代的脉搏,触碰到时代的魂魄,触碰到经历过千禧世代的记忆,罗文的《小李飞刀》金曲、邰肇玫的黑胶唱片和老歌,则是抹不去的港台流行文化的往日辉煌;而吸血鬼少女,其实就是对电影的隐喻,她渴望大动脉的鲜活血液,正如电影渴望观众的真实感触……五识完成,大她者再次登场,她是造梦的母亲,是迷魂者的引路人,是观众的向导,穿梭在轮回中——她为迷魂者扮上怪物的造型,和第一篇首尾呼应、形成闭环,而胶片也运转结束,梦醒,迷魂者的生命旅途抵达,感官归零,却也是又一个新轮回的开始,对应【狂野时代】的英文片名。毕赣是诗人,所以【狂野时代】和【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一样充满他独特的诗意,不为取悦市场,而是尽诉他对电影的虔诚和热忱,正如片中燃尽的蜡烛,如同观众离席、影院恢复安静,但电影却像烛光的记忆,照亮了心,不熄于心;影片给予了易烊千玺极大的发挥空间,造型、状态、细微的表情、角色的个性,各种反差都切换得游刃有余,充满了传奇感、星味以及在当今演员身上很难出现的戏魅感,相当出彩,他也是这次电影大梦的中流砥柱,也是毕赣拍电影至今所有所有所有演员里最好的没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