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明说评: 最近,四川眉山“偷甘蔗”活动爆火。起因是四川眉山大哥童鹏飞家甘蔗大丰收,可批发一月才挣几千元,眼看要烂地里,他的妻子刷短视频看到外地有类似的创意,便在自家甘蔗地挂出“9.9元自助偷甘蔗”。游客扮“小偷”砍甘蔗,村里大爷当NPC巡逻,还放两条温顺小狗撵人。没被抓到,9.9元一根。被抓到就补6元,甘蔗15.9元一根带走。黑灯瞎火的甘蔗地里,手电筒乱晃,狗叫声、欢笑声、喊叫声混杂。加上被抓的还反过来帮着抓别人,以及“老板累到求顾客吐槽”“小狗巡逻累趴”这类真实细节,很快就在社交平台发酵,形成口碑营销。“自助偷甘蔗”能够爆火,我觉得,应该踩中了下面几个原因。一:创意很好。偷甘蔗+NPC巡逻的点子,抓住了成年人骨子里也有孩子气的一面。对很多成年人而言,“偷”的不是甘蔗,是童年的回忆。二:老板坚持长期主义的原则。游客多了他不涨价,不割韭菜。随着活动的进一步火爆,他干脆把差异化定价改为统一收取9.9元一根。同时,老板非常真诚,非常接地气,怕招待不好,怕甘蔗不够甜。三:提供情绪价值。现代人蹲办公室蹲久了,就缺这种低成本撒欢的快乐方式。参与其中的人,不用穿工装,没有PUA,可以合理破坏规则,可以尽情撒野尽情奔跑,这是多么放松的时刻,多么难得的情绪宣泄出口!据相关媒体报道,随着“偷甘蔗”活动的爆火,童鹏飞的甘蔗意外实现了农产品增值。甘蔗批发价每吨1600元,做成体验后每吨能赚3000元,日销售额近万元。同时还带火了村里的腊肉、椪柑等特产销售。现在,传统生意不好做,需要积极转型才行。关键点就在于要从单纯的“卖产品”转变到“卖体验”或“卖感觉”,本质上就是要围绕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创新。对于很多商家而言,与其在同质化的产品上大打价格战,真的不如认真思考下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注入独特的情感内核。 一旦在售卖过程中或者售卖的产品中找到了情感内核,相信对提升用户粘性和品牌溢价非常具有帮助。希望“偷甘蔗”活动爆火能够给我们创业者更多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