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困局:波克罗夫斯克消耗战下,俄军放缓进攻的深层逻辑 来源:心灵暴风雨 波

烁耀中原 2025-11-23 17:59:53

鸡肋困局:波克罗夫斯克消耗战下,俄军放缓进攻的深层逻辑 来源:心灵暴风雨 波克罗夫斯克(俄方称红军城)作为顿涅茨克西部的战略枢纽,曾是俄军志在必得的关键目标——控制此地即可切断乌军部分后勤通道,为向西推进铺路。但随着战局陷入数月拉锯,这座战略要地逐渐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消耗泥潭,俄军近期突然放缓进攻节奏,并非主动退让,而是多重现实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战力消耗过度,攻坚后劲不足是首要原因。俄军虽在兵力、无人机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乌军依托城市废墟构建的多层防御工事,将战场拖入残酷的巷战与逐楼争夺。乌军通过精准狙击、小股突击队袭扰和巷战战术,有效迟滞俄军推进,据称每天能造成俄军50至100人的伤亡,长期消耗让俄军有生力量持续折损。 更关键的是,俄军装甲储备与弹药供应面临压力,专家分析若缺乏新补给,其装甲装备可能在年底前耗尽,已无力支撑大规模强攻。从推进速度看,俄军21个月仅向西推进约40公里,平均每月不足2公里,攻坚效率大幅下滑。 后勤补给脱节,进攻动能难续进一步制约了俄军攻势。战争研究所(ISW)指出,俄军推进放缓的核心症结是后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增援。尽管俄军已三面包围波克罗夫斯克,但未能实现完全合围,乌军仍通过一条15公里宽的“死亡走廊”勉强维持补给,而俄军自身的补给线也遭到乌军特种部队与无人机的袭扰。冬季作战环境的恶化更让后勤压力雪上加霜,冻土环境增加了装备机动与物资运输难度,战壕挖掘等基础工事建设也变得异常艰难,进一步削弱了俄军的进攻准备效率。 乌军防御韧性提升,战术陷阱显效让俄军陷入被动。乌军吸取此前战场教训,采用更具弹性的防御战术,避免被合围的同时频繁发动侧翼反击,使俄军僵化的“火力压制+步兵协同”模式效率急剧下降。随着西方援助的炮弹和物资持续送达,乌军后勤补给路线已逐步恢复,防线韧性显著增强,能够以持续抵抗消耗俄军战力。这种“以拖待变”的防御策略,恰好击中俄军急于求成的软肋,使其每一步推进都要付出高昂代价,形成“攻不动、退不甘”的僵局。 战略优先级调整与国内压力也迫使俄军降温。对普京政府而言,波克罗夫斯克的胜利虽具有国内宣传价值,但持续攀升的伤亡与装备损耗已引发民众不满。在整体战局陷入拉锯的背景下,俄军不得不重新排序战略优先级,将更多资源投向巩固顿巴斯核心控制区,而非在单一城市消耗有生力量。此外,俄军试图通过“慢性消耗战”替代强攻,以无人机、炮火远程压制逐步切断乌军补给,而非冒险投入重兵进行速战速决,本质上是将战略目标从“快速夺城”转向“低成本拖垮对手”。 俄军放缓进攻,本质是波克罗夫斯克消耗战的必然结果——战略价值随持久对峙不断衰减,而战力损耗、后勤压力、防御陷阱等现实困境持续加剧。对俄军而言,继续强攻只会得不偿失,放缓节奏既是为了休整补充,也是为了转换战术思路。这场“鸡肋之争”的背后,是俄乌双方战略博弈的调整,而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局走向,也将取决于哪一方能先打破消耗困局,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