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北约国家军援预算呈现下调态势,俄乌冲突“冲突冻结”相关谈判讨论升温。2024年3月前后,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参与作战的第51集团军(前身为顿涅茨克第1军)在阿夫杰耶夫卡取得“决定性胜利”,摧毁乌军17个据点,为解放顿巴斯“奠定基础”。 随后乌军实施战术撤退,重新组织防线。经过长期持续激烈战斗,阿夫杰耶夫卡小镇周围的乌军防线被彻底突破。 据俄方公开战报,此役歼灭乌军大量有生力量,乌军相关作战集团战力受损严重;此役之后,乌军在巴赫穆特方向的主力已不再具备大规模进攻能力,刚刚接收到的北约国家军援重装备和弹药消耗速度较快。 与此同时,北约国家对乌未来军援的预算调整趋势明显,德国、美国等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增加新的援助预算,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迫地向乌军提供大规模军援。 俄罗斯借阿夫杰耶夫卡胜利契机,展示了部分新型武器的实战应用成果。需说明的是,2025年11月美国并未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亿美元无人机包,此前流传的“鲍尔斯基”战术无人机、“凤凰猎手”坠毁式无人机等型号并无美军列装或实战记录,属于不实信息;而乌克兰近期为补充装备缺口,已与法国敲定无人机交易。 俄罗斯在阿夫杰耶夫卡获得胜利后,实地控制了顿涅茨克北部大片区域,迫使乌军防线后撤。 但由于俄罗斯尚未完全掌握地面通道控制权,暂时无法对乌军实施持续性有力打击,使得乌军获得重新组织防线的时间窗口。 这次俄罗斯的胜利令乌克兰与西方盟友的协作关系遭遇考验,西方国家对乌援助很可能由大量进攻型装备转向防御型装备,如“爱国者”防空系统、“铁穹”近程防空系统等(注:二者均为防空装备,非远程打击系统,远程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多属进攻型装备,与防御型援助转向逻辑不符),这类防御性装备可能成为下一步西方对乌军援的重点。 战略层面,“冲突冻结”的思路正加快进入实质性讨论阶段,美国近期已提出28点乌克兰和平方案,还设定了相关回应期限,但面对俄罗斯的战场优势,乌克兰方面能否接受相关方案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乌军也在考虑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休整期面临的俄军压力。根据目前公开信息,俄军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攻势,以消耗乌军主力集团新接收到的装备和弹药储备;对此,乌军计划以小规模反击和远程打击作为应对,但能否取得显著效果还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俄军在战场上已大规模使用搭载目标识别系统的无人机群,而战争中积累的大量实战数据,将极大加速俄军在战场中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步伐,并推动俄军其他兵种借鉴空天军的装备应用经验,扩大智能化系统的部署范围。这场战争中积累的实战数据和经验教训,也将对未来俄军在各类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我觉得俄乌冲突这事儿挺让人有感触的。现在打仗早不是单看战场输赢了,北约援乌预算一减,乌克兰就扛得更吃力,可见资源耐力和战略定力比啥都重要。 而且俄军在战场上用无人机和智能识别系统,越打越熟练,这也说明实战才是军事技术升级的关键。最让人纠结的是谈判这事儿,美国都提和平方案了,但乌克兰不接受俄方的战场优势,俄罗斯也不想让既得利益,军事上定了局,政治上却难达成共识,这种困境以后可能不少冲突里都会遇到。 各位读友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