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坚定地站了出来为中国“两肋插刀”!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缅甸军方高层佐民吞代表

惜陈谈娱乐 2025-11-24 13:42:50

缅甸坚定地站了出来为中国“两肋插刀”!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缅甸军方高层佐民吞代表政府和军方表态,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 这一表态并非偶然,背后是历史正义与现实利益的双重支撑,更折射出复杂的地区地缘格局。 缅甸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新闻发布组组长佐民吞接受新华社采访,不仅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更直接谴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 他明确指出,日本对二战亚洲罪行毫无悔意,缅甸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这番表态既彰显立场,更戳中了亚洲受害国的共同痛点。 此次中日关系紧张的导火索,是高市早苗11月初在国会抛出的“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论调,暗示将武力介入台海。 这一言论严重违反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中方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相继严正交涉,11月18日更是明确告知日方,中日韩相关会议举办条件已不具备。 而缅甸的表态,恰好发生在日本陷入外交孤立的关键节点。中俄朝韩已相继发声反对,美国则罕见沉默,甚至撤走了部署在日本的堤丰导弹系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缅甸选择公开站队,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深厚的“胞波情谊”与务实的合作根基。 2025年是中缅建交75周年,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中缅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超470亿立方米,原油管道输油8300多万吨,直接惠及缅甸民生与经济。 更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执法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近年联合打击缅北电诈,捣毁多个犯罪园区,遣返数万中国籍涉诈人员,“果敢四大家族”被彻底瓦解。 这种实打实的合作,让缅甸深刻认识到,与中国站在一起,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环境与切实利益。 对比东南亚其他国家,缅甸的立场显得尤为鲜明。泰国国王11月中旬刚完成对华国事访问,双方庆祝建交50周年,强调“中泰一家亲”。 东盟《东南亚态势2025》报告也显示,多数东盟国家认可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希望深化产业链合作,而非盲目选边。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支持者认为“危难之际见真情,缅甸的正义立场值得尊重”,也有网友理性分析“国家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但正义永远站得住脚”。 缅甸的选择,更源于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二战期间,日本曾占领缅甸,给当地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这种创伤让缅甸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保持高度警惕。 而中国在二战中与缅甸并肩作战,中缅公路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这段共同抗敌的历史,成为双边互信的重要底色。 从现实利益来看,缅甸作为内陆国家,依赖中国的市场与互联互通渠道。中缅经济走廊北起云南,南至仰光与皎漂,是缅甸对接区域经济的关键。 澜湄合作机制下,中方支持的光伏供电、甘泉行动等“小而美”项目,让缅甸民众切实受益,这种民生层面的联结,让双边关系更具韧性。 反观日本的所作所为,不仅遭到亚洲国家反对,自身经济也已付出代价。截至11月18日,中国赴日机票取消超50万张,资生堂、迅销等企业股价大幅下跌。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中方旅游预警可能导致日本损失2.2万亿日元,GDP下降0.36%,这对经济下行的日本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缅甸的表态,不仅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支持,更是对国际正义与战后秩序的维护。在大国博弈加剧的当下,小国的立场往往更能反映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未来,中缅关系大概率会持续深化。借着建交75周年的契机,双方可能在中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等领域推出更多合作项目。 而日本若执意不改弦更张,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只会进一步陷入外交孤立,损害自身的长远利益。 国家间的交往,终究要以尊重主权、遵守国际法为前提。缅甸的选择,为小国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坚守正义,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 这种基于历史正义与务实合作的友谊,远比短期的利益捆绑更持久。相信随着双边关系的持续升温,中缅“胞波情谊”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