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解惑《中医密码》中“所入为阳,所出为阴”的规定,与《内经》“天为阳、地为阴”

飞翔说健康 2025-11-24 21:12:56

阴阳解惑《中医密码》中“所入为阳,所出为阴”的规定,与《内经》“天为阳、地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相悖吗?以人立极,能量进入为阳,反之为阴;在天地气交蕴育万物的视角下,天气下降为阳,地气上升为阴,仍是以人立极来谈能量交汇冲和。人身器官划分脏腑,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主消化吸收,亦是外界食物进入人体传化器官,故为阳,五脏是消耗性器官,维持生命现象,故为阴。《经》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谈阴阳必然涉及到能量运行吗?如果阴阳是为三维时空内的人认识世界而设定的模型,那么谈阴阳必意味着能量物质的运行,也必然含有时间空间转化的内涵。所以以阴阳观研究任一事物的生命规律时,都涉及能量出入变化及能量随时空消长运行交合规律,那么阴阳在不同的场合中,就有不同的类象。在地球上,最直观的时空转化规律即昼夜,能量交汇为天地,这一切又发生在最大的28星宿围成的坐标系内。故《内经》中又有“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人之阴阳,外为阳,内为阴,人身之阴阳,背为阳,腹为阴”……诸多阴阳定义。“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和“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有什么关系?六腑运行化食物为能量,从外而入,五脏运行消耗能量维持机体机能,消耗能量维持生命,故“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以人立极,六腑管能量输入, “至者为阳,去者为阴”的规定。《经》曰:“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为什么脏为五数,而腑为六数,岂不是不能对应?《难经》: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 腑有五者,何也?然:五脏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  五味的阴阳分类“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和人身内外阴阳、天地日月阴阳有什么关系?将气看做能量,味看做形质,则“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那么物质的气味就能反应阴阳属性,当所含的阴阳能量属性对人身产生影响时,气味就称作阳气和阴气。味厚者生形质,气厚者促功能。大枣味厚所以补阴生血,胡椒气厚所以升阳祛寒。由此推导出五味与人身阴阳的关系:“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人身12经脉和阴阳是怎样对应的?用“易”思想认识万物和生命,是《内经》生命观的文字表述,故可通过思维来认识生命规律,并用于实践即成医学。易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为阴阳,阴阳二气交合所生三为阴阳冲和之气,冲和之气带有生命信息,又有时空属性,时空运转故化为三阴三阳六气。在外为风寒暑湿燥火,在人身为六经经气,各对应六种冲气状态,以少阴、厥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命之,三阴三阳六气在人身设定为六经,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条经脉,共12经脉应12个月周期成人身四时,此为人身小天地之生命模拟图,至此人身内达到三生万物的境界,与天地同构同行。《周易》曰:“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六龙即六气,在人身运行于六经。故六气既非天气亦非地气,乃天地交合后的第三种气,为生命之根。天地两分以先天八卦图模拟,主乾坤天地定位,天地气交以后天八卦图模拟,主气之流行。《伤寒论》以六经为序,将天地人统一于一个系统,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辨证,金元以后出现的药物归经理论与此思想有关,但似乎是没有进行下去,现行药物归经以药效来划分,一物分属多经,已失去归经意义,所以学生们觉得背诵药物归经不能致用,也就不奇怪了,药物归经是医学史上出现的一支歧流。 教材中“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对性以及阴阳的可分性”是阴阳的基本属性吗?当然不是,专家总结说:给你做饭、给你衣穿、送你上学,这是妈妈的基本属性吗?你没法说不是但又觉得怪怪的,专家嘴里的阴阳观和这个同一道理。看不到根子,所以才通过现象总结出阴阳的普遍性、可分性叨逼叨逼,导致无法使用,所以归为专家胡扯,不能致用的都是伪知识,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里充满了此类知识垃圾。在中医阴阳观里,你与母亲心灵相通,不需要通过做饭送衣上学,来判定是不是你妈妈,你们之间的血缘和爱,可以衍生出无穷多的生活联系,这种联系都不是母子关系的属性。 

0 阅读:2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