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执政还不到一个月,日本右翼和军国主义势力已经从幕后站在了台前,直接影响了很多日本民众的价值观。 高市早苗这位日本新首相刚上台就没闲着,涉台言论一波接一波,把中日关系搅得风生水起。说白了,她就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言人”。 这些年,右翼和军国主义分子一直在幕后活动,搞历史修正、参拜靖国神社,平时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却没少做文章。 可高市早苗一上台,这些人像打了鸡血一样,直接冲到台前,开始左右日本政策,关于“日本要重新崛起、要有自己的军队”的声音一天比一天大。 很多日本年轻人受这些宣传影响,也逐渐认同起右翼那一套。那些过去还在反思战争、呼吁和平的声音,现在反倒成了“异类”。 可以说,高市早苗成了日本右翼的“加速器”,让原本潜藏的军国主义思潮彻底浮上水面。高市早苗这阵子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她对台湾问题的各种表态。 过去日本政府还多少懂点分寸,嘴上说要“维持和平”,实际行动上比较谨慎。可这位新首相偏不,她公开发表涉台言论,甚至暗示要对咱中国“采取更强硬措施”。 这一套下来,搞得中日关系愈发紧张,表面客气,实际早已是“互不买账”。对于中国人来说,台湾问题是红线,碰不得、动不得。 高市早苗这个时候“踩线”,不光是挑衅,也是想在日本国内制造紧张气氛,给右翼势力造势。她越是这么做,右翼分子的底气就越足。 不得不说,现在的日本网络上,冒出来一大批“键盘军师”。有的说日本军力已经碾压亚洲,有的说只要美国一松手,日本马上能东山再起。 其实,这种“吹牛式自信”背后,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宣传攻势的结果。社会舆论被一步步引导,很多普通人也开始觉得“军力强才能自保”,对历史问题的反思越来越少。 日本右翼这套洗脑术,套路其实不新鲜。先是不断强调“日本受欺负”,再说“必须自强”,最后把“自强”变成了“重拾军国主义”。 久而久之,很多年轻人从小耳濡目染,就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再加上高市早苗在台前摇旗呐喊,社会氛围一变,反战、和平、理性这些词,越来越边缘化了。 在日本网民的“加油鼓劲”下,最近流行一种说法:日本之所以还没“称霸”,是因为美国压着。只要美国不再约束,日本就能“放飞自我”。 这种想法其实挺有代表性。一方面,反映出日本社会对自身军事能力的膨胀幻想;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国内有不少人对美国的“保护”感到不满,内心很想“独立自主”。 可现实真有这么简单吗?美国虽然在日本驻军,对日本确实有控制,但从根子上说,日本社会对战争的恐惧还没完全消散。毕竟二战那场大败,给日本带来的心理阴影至今还在。 可惜的是,随着新一代成长,这种记忆正在慢慢淡化。高市早苗他们正是利用了这种“历史断层”,不断强化“日本要有军队、要有力量”的概念,让人们忘记了战争的惨痛教训。 看到日本社会的这些变化,咱中国人不能不警惕。别看现在日本经济压力大、社会问题多,一旦军国主义思潮重回主流,历史教训就可能重演。 高市早苗这种“强硬派”上台,就是日本社会右转的信号。过去的和平承诺,说变就变,民众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大转弯。 说句实在话,日本这些年一直有“想赢一把”的心理。经济上被咱中国赶超,国际影响力逐步下滑。 外部环境不友好,内部又缺乏希望,右翼分子就趁机“煽风点火”:只要强军才能让日本“赢麻了”。一套宣传下来,很多人还真信了这套“强军自救”的说辞。 可历史上,日本每次“赢麻了”都会带来灾难。二战前后那场“军国梦”,最后把自己、把亚洲都拖进了深渊。 可惜现在,不少日本人对那段历史越来越模糊,反倒觉得军国主义可以“让日本再度伟大”。这种“集体焦虑”下的极端选择,才是真正危险的苗头。 面对日本社会右翼化、军国主义思潮抬头,咱中国不能只是“隔岸观火”。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中日正常交往,争取让理性、和平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最坏打算,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不受影响。无论舆论场多热闹,咱中国自己的事要办好,样样都不能落下。 同时,咱中国也要加强对外宣传,让更多日本普通民众了解真实的历史和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误解和误判,防止被右翼势力牵着鼻子走。 短短不到一个月,日本社会的风向就变得让人担忧。高市早苗的出现,就像一阵冷风,把右翼和军国主义的火苗吹得更旺。 日本民众的价值观也开始摇摆,越来越多的人被“强军梦”洗脑,历史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咱中国人要记住,和平不是靠别人赏赐的,安全只能靠自己争取。 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既要理性应对,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但教训总是值得汲取。愿东亚的明天,少些战争阴影,多些和平阳光。 参考资料: 《美媒:挑衅中国,日本承受不起》——决策与信息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