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开始着急了 最厉害的还是我们的国家 刚刚印度开始全面恢复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要开始和我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了,刚暂停了日本的航班,印度这是想抢占市场啊。 别光看这波操作热闹,印度这步棋其实下了整整五年的铺垫。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关停了对华旅游签证,封禁多款中国应用,两国直航也一并中断,民间往来一下跌到冰点。直到去年10月中印领导人会晤破冰,今年7月才首次恢复签证,当时只开放了驻华使馆和上海、广州、香港三个领事馆的渠道,步子迈得小心翼翼。现在突然把范围扩大到全球,恰逢中日因涉台言论引发航班取消风波,这时间点选得简直精准到骨子里。 印度的着急可不是空穴来风,旅游业是他们的命根子之一,硬生生扛了五年损失。这个产业撑起了印度两千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中国游客的消费力和对文化旅游的高需求,正是印度旅游业急需的强心针。德里有家旅行社的老板就说过,中国游客喜欢的金三角线路、佛教溯源游都是高附加值产品,利润比普通线路高出一截。可7月恢复签证后,北京每天最多受理200份申请,上海60份,广州才80份,光审批就要等30到60天,通过率还没保障,不少游客干脆转去了东南亚。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一边喊着欢迎中国游客,一边连最基本的服务都没准备好。现在印度的接待酒店里,能提供中餐和中文菜单的没几家,懂中文的导游更是稀缺,景点的安全保障措施也让不少游客心存顾虑。中青旅的业内人士早就点透了,短期内赴印旅游很难大规模增长,这些实打实的问题不解决,再怎么放开签证都是白搭。 这背后还有印度更深的战略考量。过去一年中印边境基层互动达到1100次,平均每天3次,从指挥官层面延伸到营长、连长级别,高层会晤也没断过,今年更是赶上中印建交75周年,两国互致贺电传递善意。同时美印关系的波动让印度不得不反思外交路线,加上中印旅游逆差越来越大,2025年中国预计给印度公民签发40万份签证,而赴印的中国游客却寥寥无几,这种失衡让印度坐不住了。 但千万别被印度的示好冲昏了头,他们的诚意里藏着不少水分。这次全面开放签证,压根没简化繁琐的申请流程,通过率到底能不能改善还是未知数。印度旅行社负责人维克拉姆·拉纳早就吐槽过,复杂耗时的签证手续,让很多渴望去印度的中国游客纷纷转向其他目的地。说白了,印度想要的是中国游客的钱包,却不想拿出对等的便利,这种虚与委蛇的操作,很难真正打动人心。 而且印度一边对中国释放善意,一边还在悄悄布局。印航已经计划明年2月恢复新德里、孟买至上海的直航,想借着交通便利抢一波先机。可中日之间的矛盾是暂时的,一旦局势缓和,印度要是没拿出真本事,到手的客源照样会流失。毕竟现在全球都在抢中国出境游市场,东南亚免签政策一放再放,欧洲简化签证流程,印度的竞争对手可不是只有日本一个。 印度这波操作,既是对中印关系回暖的顺势而为,也是对自身经济压力的无奈之举。只是外交和旅游都讲究真心换真心,光靠蹭热点、玩套路,撑不起长久的合作。签证放开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留住游客,能不能真正打开中国市场,还要看后续的诚意能不能跟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