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确实让日本彻底怕了,韩国也变了,美国也慌了,中国确实太牛了,日媒更是表示中国的反应超出预期,其实,中国之所以这么刚,其实还不是因为实力所在,中国的强大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才让西方国家彻底破防了。 日本的反应最具戏剧性。防卫白皮书里调子起得比谁都高,甚至不惜拿台海话题试探红线,字里行间都透着急于证明什么的焦躁。 结果呢?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冷静剂。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月均超过25天的常态化巡航,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任何试图靠近的船只都只能望而却步。 更让东京官员坐不住的是真金白银的损失。旅游提醒一出,此前不负责任言论导致的后果开始显现——经测算,可能直接蒸发掉2.2万亿日元的收入。这对于潜在增长率仅0.6%的日本经济而言,差不多是把未来的增长空间生生砍去了一半。 反观韩国人,显然更早读懂了现实。当首尔的决策者看着半导体出口占比超过40%的数据,再对照上海工厂里重新抬头的订单曲线,立刻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利益”。 谁会傻到为了虚无的同盟承诺,把支撑本国汽车产业链和最大出口市场的根基动摇?原本跟着起哄要搞技术限制的计划迅速搁置,转头就推出赴华免签政策,仁川机场新增的飞往中国的航班,就是最诚实的表态。 这种选择背后,是实力对比带来的清醒。2024年的军事账本,更让某些国家彻底沉默。我们海军这一年没干别的,就是按计划“补货”:3艘052D驱逐舰、3艘054A护卫舰,再加上那艘镇场子的055型万吨大驱,新增主力舰艇总吨位直奔4.7万吨而去。 这是什么概念?现役055型驱逐舰数量已达10艘,整个海军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单元数量突破5200个。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北约13个成员国的总和,更已逼近美军同类装备的一半。 美国那边呢?还在为成本超支和交付延期焦头烂额,全年勉强只下水2艘主力舰。我们新增的400个垂发单元,差不多相当于他们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总和——这种差距,不是靠嘴硬就能弥补的。 太平洋舰队的模拟推演室里,舰长们不得不频频把航线往菲律宾海一侧偏移,这不是战术调整,而是面对雷达屏幕上越来越密集的对手图标时,最本能的避险反应。 日本飞行员的感受或许更直接。那种P-3C巡逻机返航后必须反复回放的雷达录像——连笔记上关于“数据链引导”和雷达覆盖范围的潦草字迹,都透着难以言说的无奈。 如果说海面上的钢铁洪流是“面子”,那背后的工业体系就是让对手真正忌惮的“里子”。我们1.66万亿的军费看似不少,却只占GDP的1.3%,远没到美俄那种拖累经济的程度。 支撑这一切的,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所有工业门类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接近美国的三倍。新能源车的电池技术能顺滑应用于坦克,民用无人机的飞控系统稍作调整就是军用标准,这种军民融合的高效转化,才是真正的“底气”。 以前美国航母想来就来,如今却被东风-21D和东风-26逼到几千公里外徘徊。这与其说是技术封锁的失败,不如说是被一套完整的工业文明体系“劝退”。 当歼-20在空中甚至能压过F-35一头,当量子雷达把隐形战机照得无处遁形,某些国家才猛然发现:几十年建立起来的霸权逻辑,早已在我们不断攀升的钢材产量和芯片迭代速度中,碎了一地
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的报道,日本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2
【94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