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明确:婚前同居算“家庭成员”,精神虐待也属家暴! 11月25日,最高检的一则

游戏不人生 2025-11-26 10:17:21

官方明确:婚前同居算“家庭成员”,精神虐待也属家暴! 11月25日,最高检的一则新规刷屏全网——具有共同生活基础事实的婚前同居关系,正式被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家庭成员”;而辱骂、情感操纵等精神虐待,同样纳入家庭暴力范畴!这一调整直指现实痛点,让无数同居情侣的权益保护有了明确法律依据。 此前,“没领证不算一家人”的法律空白,让不少同居关系中的受害者维权无门。但随着社会交往方式多元化,婚前同居已成为普遍现象,隐藏其中的暴力问题也日益凸显。 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强调,此次认定并非扩大法律边界,而是依据刑法、反家庭暴力法精神,填补了对“事实家庭关系”的保护漏洞,让维权不再受“结婚证”限制。 真实案例早已敲响警钟:山东男子马某某与女友苗某同居期间,长期以辱骂、贬损、限制社交等方式实施精神控制,两次导致女友自杀未遂,最终苗某不堪忍受服药身亡。 检察机关认定二人虽未结婚,但稳定同居、有结婚意愿,构成事实家庭成员关系,马某某因虐待罪获刑三年两个月。无独有偶,北京某高校女生陈某遭同居男友牟某某高频次辱骂后自杀,法院同样以虐待罪判处男方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的追责规则 。 新规明确后,这些行为都将被严惩: - 持续性辱骂、侮辱人格、无端指责等精神摧残; - 限制社交、监控行踪、经济控制等情感操纵; - 以自残、分手相威胁的心理胁迫; - 拳打脚踢等传统身体暴力。 更关键的是,受害者维权有了清晰路径:遭遇上述行为时,可留存聊天记录、诊疗证明、证人证言等证据,通过报警、向妇联求助、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方式维权,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责。重庆曾有女子因丈夫以自残相威胁申请保护令,法院20分钟内即签发,有效阻断了精神暴力伤害 。 这一新规引发全网热议,网友纷纷点赞“终于等到!”“精神暴力比身体伤害更伤人”。有人感慨“同居不是法外之地,安全感拉满”,也有网友分享自身经历,呼吁受害者勇敢发声。 你怎么看待婚前同居纳入家庭成员保护?身边是否有类似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转发让更多人知晓这份法律保障!

0 阅读:0
游戏不人生

游戏不人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