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一声,美军又坠机啦! 这摔机频率都快赶上家常便饭了!   11月24日凌晨4

波览历史 2025-11-26 10:19:30

哐当一声,美军又坠机啦! 这摔机频率都快赶上家常便饭了!   11月24日凌晨4点35分,韩国群山基地附近海域突然传来巨响,美军MQ-9“死神”无人机一头扎进冰冷海水里,3500万美元瞬间打了水漂。   这还不算完,往前倒推一个月,10月26日下午,“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刚摔了MH-60R“海鹰”直升机,没等喘口气,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又紧跟着坠海。   短短30天,3架军机接连坠毁,总价值超1.5亿美元,相当于烧掉美国陆军一个机械化步兵连的全年装备采购预算,这哪里是训练部署,简直是在扔钱玩!   谁能想到,这架坠毁的MQ-9“死神”无人机今年9月才刚部署到韩国,隶属于第431远征侦察中队,本是美军用来加码亚太侦察的“新宝贝”。   结果呢?刚服役俩月就栽了,美军对外只含糊其辞说是“不明原因强制坠毁”,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绝不是运气差那么简单。   翻一翻美军2025年的事故清单,那真是触目惊心:   2月EA-18G“咆哮者”在日本冲绳坠毁,5月“杜鲁门”号航母一周内连摔两架F/A-18,7月F-35C在南海坠海。   现在又添上这架MQ-9,几乎每个月都有军机坠毁的新闻,频率高得让人怀疑美军是不是在搞“坠机KPI”。   这些事故的根子,早就埋在美军装备“超期服役”的老毛病里。   就说那艘“尼米兹”号航母,1975年就服役了,核反应堆寿命早就逼近极限,却因为“福特”级航母掉链子,只能硬撑到2026年退役。   这十几年里,它的维护预算从1.2亿美元飙涨到5.8亿美元,15年间涨了近5倍,可很多零部件早就停产了,维护人员只能像拆盲盒一样四处找二手零件拼凑。   舰载机的日子更不好过,F/A-18系列最老的批次已经飞了40多年,2024年的维修周期从45天拖到68天,单次维修成本从80万美元涨到150万美元。   美军现在的装备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古董,不坠毁才怪。   还有那美军的军费分配乱象,简直是把纳税人的钱往水里扔。   2025财年美军军费高达8498亿美元,看着挺唬人,可43%都用在了老旧装备维护上,新装备研发资金只占23%,比2010年少了12个百分点。   更离谱的是军工复合体在背后疯狂吸血,陆军的“未来地平线”计划把1500亿美元军事资产证券化,黑石、凯雷这些私募公司靠着租赁军事基地、抵押未来采购收益权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10月国会没通过预算,130万美军直接欠薪,五角大楼没办法,只能挪用80亿科研经费发工资,甚至建议官兵“贷款当兵”。   钱都被资本瓜分了,装备维护自然跟不上,事故率不飙升才怪。   高强度的全球部署,更是把这些隐患推向了爆发的边缘。   为了保住全球霸权,美军在南海、中东、欧洲到处“刷存在感”,“尼米兹”号航母一年部署时长高达180天,远超120天的保养建议,舰载机日均起飞架次也超出设计负荷30%。   飞行员长期连轴转,疲劳到极点,2022年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长只有130小时,远低于200小时的标准。   军事专家张军社早就点破了这一点,长期高压运作让美军兵力紧张、人员疲惫,再加上高层天天灌输“对华竞争”的紧张氛围,官兵精神弦绷得紧紧的,操作失误的风险自然成倍增加。   对比一下俄罗斯的装备保障体系,美军的短板更是暴露无遗。   俄罗斯从装备立项阶段就制定综合保障计划,总装备部统管通用装备维修,各军种负责专用装备,整个体系环环相扣。   而美军呢?连MQ-9无人机的射频电缆核心数据都拿不到,维修全靠经验摸索,跟“瞎修”没区别。   再看中国无人机,大疆民用机型坠毁率仅0.03%,能扛12级大风,一年更新23次固件,反观美军“黑翼”无人机,每飞行12次就有1次坠毁。   美军总想着靠堆钱搞复杂设计,却忘了装备最基本的可靠性,这理念上的偏差,早就让它在竞争中落了下风。   美军现在的频繁坠机,根本不是偶然,而是霸权野心撑不起自身实力的必然结果。   为了到处耀武扬威,它不断透支装备和人员的潜力,却对军工复合体吸血、军费分配失衡、维保体系混乱这些根本问题视而不见。   这架MQ-9的坠毁不是结束,只要美军还抱着霸权梦不放,还在全球到处惹是生非,类似的坠机戏码只会越来越多。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驻韩美军一架MQ-9无人机坠毁 央视新闻2025-11-24 17:00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