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球哗然,20号下午俄国家杜马上演罕见一幕,450名议员零反

霁雾阙任 2025-11-26 16:34:34

俄罗斯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球哗然,20号下午俄国家杜马上演罕见一幕,450名议员零反对、零弃权,清一色投了赞成票,一份给政府的呼吁书直接砸向欧盟,敢动我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就别怪我“以牙还牙”绝不留情。     2025年11月下旬,国际政治舞台忽然像被人悄悄拧大了音量,所有暗流都开始变得刺耳,真正让局势紧绷的,并不是哪场战斗,而是来自莫斯科的一场“静悄悄的爆炸”。     当天,俄罗斯杜马例会的现场安静得反常,没有争吵、没有拉票,也没有往常的程序性争执,议员们像是提前达成了某种共识,只在几分钟内就把一份针对欧盟的强硬反制“呼吁书”全票通过。     零反对、零弃权,这份表面温和的文件,本质上却像一把刀,直冲布鲁塞尔的胸口。     为什么俄方突然这样硬?答案藏在几天前欧盟的一次“金融创意”里。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抛出了一个被俄方视为羞辱性的方案:把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拿去抵押,借1400亿欧元给乌克兰应急,看似没动本金,但附带了一个让俄方炸毛的条件,这笔钱未来要由“战败后的俄罗斯”负责偿还。     欧盟还试图用法律包装,让这个动作看起来像“赔偿机制”,但俄罗斯一眼就看穿:这不是冻结,是变相拿对方的钱给对手续命。     所谓的“金融恐怖主义”,便由此而来,问题是,被冻在欧洲清算银行里的那3000亿美元,可不是俄方随便掏出来的零钱,那是俄罗斯开战前半壁的外汇家底。     原本大家以为西方只是暂时封存,没想到现在竟有人打算把锁换成锯子。     欧盟以为占了便宜,却没注意另一头躺着更大的风险:西方企业在俄罗斯境内的投资资产高达7000亿美元,是俄方被冻资产的两倍还多。     俄方的法律早已铺好,只等欧盟那边一动手,俄方就能把这些资产从“临时托管”瞬间转为“永久接收”,德国大众、巴斯夫等深耕几十年的跨国巨头,此刻比谁都紧张,厂房、市场、供应链,一夜之间可能化为乌有。   在欧盟内部,不同国家的立场差得像几张撕开的地图,波兰等几乎没在俄罗斯投钱的国家喊得最响,主张直接把俄资产没收了事,反倒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真金白银砸得多的国家立刻变得谨慎,公开质疑“抵押贷款方案”的合法性,生怕自己的企业成了陪绑品。     至于比利时更是如坐针毡,因为那里是欧洲清算银行的大本营,9成的俄冻结资产都存放在其金融系统里,俄罗斯若发动全面反击,比利时恐怕首当其冲。     而更让西方尴尬的是:原本寄希望于“金融锁喉”能拖垮俄罗斯经济,结果几年下来,反倒是俄罗斯更适应制裁,GDP虽在2022年掉了2.1%,但随后稳住;外汇储备在2024年甚至涨到6504亿美元的新高,对华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更是提高到65%,去美元化反而被西方的制裁催熟。     与此同时,战场态势也让“战败赔款”的前提变得荒谬,俄军在乌东稳步推进,红军城等关键位置牢牢掌控,导弹与制导炸弹的日均投射维持在上百枚量级,这种火力与产能根本不像一个濒临失败的国家。     反观乌克兰,却在2026—2027年面临千亿级别的资金缺口,不得不考虑美国提出的“接受现状换和平”的28点计划。     所以现在的局面变成了这样:两边都捏着对方致命的资产,像两个人都握着拉开的手雷,谁都知道,只要一方先松手,对方不一定死,但自己绝对也得掉层皮。     俄罗斯的那份“零反对”决议,就是想对全球喊一句:如果欧盟敢把主权资产说没就没,那么过去几十年西方靠信誉堆出的金融体系,将从此变得摇摇欲坠。     世界南方国家则在旁冷眼旁观,如果连俄这样的核大国都能被“合法挪钱”,那他们把钱放在欧洲银行里,还安全吗?     没人愿意成为下一个被“技术性洗劫”的国家,现在这场金融战还没落幕,但硝烟早已窜到了每一个角落。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