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小日本感到疼 日本 36 家核心企业的对华经贸之行,说黄就黄了。 原定 11 月 25 日出发,丰田、索尼、三菱重工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名单里,临门一脚却被紧急叫停。 做了十年国际经贸观察,见过不少合作谈崩的案例,但像这种“万事俱备,只欠出发”却突然喊停的,背后一定藏着绕不开的矛盾。说白了就是日本政府想玩“政治投机”,企业却要为现实利益买单,这种拧巴的局面,早晚会出问题。 谁都清楚,中国市场对这些日企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2025年前五个月,本田在华销量暴跌26%,日产下滑21.3%,就算是表现分化的丰田,广汽丰田也出现7.3%的下滑 。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撑,这些巨头的全球业绩根本撑不住。 更关键的是,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早就深入骨髓。索尼的电子元器件38%靠中国出口,丰田在华营收占比超20%,就连中国日本商会都承认,54%的日企把中国当成最重要的市场 。现在经贸团叫停,本质就是企业怕了,怕双边关系降温影响自身利益。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三个月前中国日本商会还说过半日企要增加或维持在华投资,松下高管更是直言“忽视中国市场就会败北” 。可日本政府偏要逆势而为,在敏感问题上频频挑衅,直接触发中方反制。 从11月中旬开始,中方的反制组合拳已经落地:暂停水产品进口、限制稀土等关键矿产出口、停飞12条赴日航线,甚至部分日资金融机构被移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些措施直接让日本损失超2.2万亿日元,拉低GDP0.36%,疼的是真疼。 我始终觉得,国际合作的底线就是“互相尊重”。中国从来没关上合作的大门,《稳外资行动方案》、免签政策都是实实在在的善意。但善意不是没有底线,你一边想赚中国的钱,一边又在核心利益上捅刀子,这种“两面派”操作谁能接受? 日本商界其实看得门儿清,20家日企已经联合请愿要求修复对华关系。可政府被地缘政治绑住了手脚,硬生生把送上门的商机推走。这种“政商脱节”的内耗,最后只会让日本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掉队。 现在的国际市场,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而是谁守规矩谁能长久。日本要是还拎不清,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错过的可能不只是一次经贸团,而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