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所谓涉台一贯立场未变远远不够二战后日本首次出口战斗舰艇——“复仇”级鱼雷艇1954年11月14日凌晨,此时已败退至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海军派出“太平”号护航驱逐舰(原美国海军DE-47“戴克尔”号)袭扰大陆沿海,随即被我人民海军派出的鱼雷艇部队击沉,该舰的沉没意味着国民党海军已不再占有海上对抗中的绝对优势,一度引发岛内震动,岛内遂发起了“献舰复仇运动”号召各界捐款购舰妄图继续与人民海军展开海上对抗。就在“太平”号被击沉的次日,时任国民党海军副参谋长曹开谏拜会了作为“白团”在日机构“富士俱乐部”海军方面代表访台的前日本海军少将高田利种,曾任联合舰队首席参谋的高田建议国民党海军发展攻击快艇对抗当时以轻型舰艇为主力的人民海军。尽管民国海军在抗战开始前曾运用过多型引进自各国的攻击快艇,但这些攻击快艇大多已在抗战中损失,战后接收的旧日本海军鱼雷艇也已因失修报废,故此时的国民党海军并无此类舰艇在役,紧急订造攻击快艇的计划因此被提上了日程。同时,国民党海军开始尝试修复日本遗留在台湾地区的鱼雷,计划作为攻击快艇的配套武器使用。由于当时的台湾地区造舰能力薄弱,即便是攻击快艇也无法自行建造,国民党海军便将目光投向海外,但当时美国已不再建造新的鱼雷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木制鱼雷艇大多也无法供其长期使用,此时正筹建海上自卫队鱼雷艇的日本三菱造船便进入其视野。国民党海军此前已就“丹阳”号驱逐舰(原日本海军“雪风”号)的维护与三菱造船有过合作,且三菱造船还是其接收的91式鱼雷的原生产方中当时唯一仍保留相关业务的,因此,其便利用“献舰复仇运动”的所得经费向三菱造船订造了2艘鱼雷艇,还一并签署了修复鱼雷的合同。国民党海军订造的2艘鱼雷艇被分别命名为“复仇”号和“雪耻”号,两艇于1956年6月14日开工,该级鱼雷艇并非基于同期建造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鱼雷艇发展而来,而是全新设计,并采用了当时最新的铝合金材料建造,日本也是刚刚才掌握此技术。“复仇”级鱼雷艇排水量约40吨,动力为3部取自P-51“野马”战斗机的活塞式发动机,3轴推进,最高航速达40节。“复仇”级鱼雷艇的主要武备为2枚日制91式450毫米鱼雷,由于该型鱼雷原本是作为航空鱼雷使用的,故该级艇未配备鱼雷发射管,而是采用抛射形式投放。国民党海军于1956年年末派遣“中荣”号坦克登陆舰向日本运送了65枚91式鱼雷库存品,并最终从日本接收了20枚“攒件”修复后的该型鱼雷。“复仇”级鱼雷艇于1975年还换装了台湾地区仿制自以色列“迦百列”1型舰舰导弹的“雄风”1型舰舰导弹,成为国民党海军首级导弹艇,并随着后续“海鸥”级导弹艇的陆续服役而退役。每天认识一件兵器中外舰闻转载需告知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