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人了!”青岛,一博主发视频:自己买72只大虾,花60元在饭店加工,端上桌只剩61只。博主找老板对质,对方不承认,直到在后厨找到9只虾,店家说“别人家都这样,很正常!”网友:一句话把同行和顾客全得罪光了。 根据观察者网11月24日报道,博主小杨和朋友从海鲜市场买虾,特意数了72只活虾,拿到附近饭店加工。加工费60元,小杨想着省事儿,把虾递给后厨。 菜端上来,朋友说“虾好像少了”。小杨数盘子里的虾,37只加24只,总共61只,少了11只。 小杨找老板,老板说“虾加工会缩水,少几只正常”。小杨走到后厨门口,看见墙角盆里有9只炸好的椒盐虾,和自己点的一样。 “这是我的虾?”小杨问。老板说“是又怎么样?哪家加工店不扣食材?这点事值得闹?” 旁边桌客人说,自己之前加工螃蟹少一只,老板说“蒸的时候跑了”;还有人加工扇贝少半盘。 视频上网后,很多人吐槽。有人说“青岛海鲜加工潜规则被戳破”,有人说“老板傻,把同行拉下水”。 去年我去青岛,买10只活鲍鱼加工,端上来8只,老板说“两只不新鲜扔了”。 海鲜加工是方便游客,花点钱省得自己动手。但有人把“扣食材”当行规,赌游客不数,把信任当赚钱机会。 小杨找了市监局,工作人员说会检查。但店家还在营业,只是加工费涨了10块。 做餐饮的朋友说,加工店扣食材,是赌游客不数。大部分人买海鲜论斤,不会一只只数,少了也发现不了。 小杨说,不是差11只虾的钱,是咽不下这口气——花了钱,凭什么被偷? 现在很多游客去海边,不敢找加工店,要么自己煮,要么点现成的,怕花了钱被坑。 这件事里,最气人的不是少11只虾,是店家说“别人家都这样”。把坑人当正常,把不诚信当行规,这才心寒。 市监局回应,已对涉事店铺展开调查,会根据情况依法处理,后续会公布结果。 很多人出门旅游,都遇过类似的事。商家赚的是回头客,不是一次性的坑人钱。诚信才能长久,坑人只会砸自己招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Bu
希望青岛人这时候也硬气一点,继续说青岛人不是山东人,别给好客山东抹黑。[滑稽笑]
用户10xxx25
72只虾,处理加加工,怎么不要半个小时1个小时?你就给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