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陕西靖边县一对40岁左右的80后卡车夫妻在安徽完成卸货后的车辆检测环

在下雒无畏 2025-11-27 12:17:12

“泪目了!”陕西靖边县一对40岁左右的80后卡车夫妻在安徽完成卸货后的车辆检测环节突发意外,不幸双双离世。这场毫无预兆的悲剧,让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瞬间崩塌,只留下两个孩子,以及年迈的老人! 在陕西靖边,不少人都认识跑危化品运输的王姓夫妇,这对80后夫妻刚过四十,脸上总带着跑长途留下的风霜,却从来都是笑盈盈的。   家里两个孩子正读中学,老父亲身体不算硬朗,全家的开销都压在那辆大卡车的轮子上。   按行业要求,危化品运输必须配备专职押运员,可这几年货运市场越来越卷,运价压得极低,夫妇俩根本雇不起额外人手,妻子只好跟着丈夫一起出车,既是帮手也是彼此的依靠。   那间不足两平米的驾驶室,冬天靠暖风机勉强御寒,夏天开着空调也挡不住热浪,却是他们移动的家。   同行都知道“夫妻不同车”的讲究,可这对夫妻实在没办法,只能把担忧压在心底,日复一日跑在运输路上。   夫妻俩的最后一趟行程终点在安徽,谁都没有想到,因为一次意外,夫妻两个人就这样去世了。   这事很快在陕北的卡友圈里传开了,榆林卡友圈里小有名气的“卡车豆哥”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遇难者家属。   作为常年跑运输的公益人,他清楚这辆车对家属的意义,不仅是财产,更是对夫妻俩的念想。   挂了电话,他立刻联系了三个平时相熟的卡友,四个人在货运站简单碰了个头,一致决定免费去安徽把车开回来。   出发前一天,榆林本地“绥德石化”的老板听说了他们的计划,特意开车赶到集合点,递过来一沓现金。   这位老板也是看着卡友们不易,当场说明这一万块是专项救助费用,花剩下的全给孩子,要是不够他们几个先垫上,绝不能让遇难者家属再掏钱。   11月23日天刚蒙蒙亮,四辆越野车陪着那辆要接回的卡车出发了。   为了尽快返程,他们提前商量好轮换驾驶的节奏,每人开够四小时就换班,服务区都只是短暂停留,泡碗面或者买个饭团就是一餐。   经过三天两夜的奔波,11月25日中午,车队终于出现在靖边村口,此时村口已经站满了乡亲,有人举着写着名字的纸牌,有人抱着孩子默默抹泪。   当载着夫妻俩骨灰盒的卡车缓缓停下,人群里传来压抑的哭声,几个老人走上前轻轻抚摸车头,像是在迎接远行归来的亲人。   “卡车豆哥”四人下车后,先给家属鞠了一躬,没多说什么就开始帮忙张罗后续事宜。   接下来的几天,卡友们全程参与后事办理,等事情告一段落,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觉得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两个孩子。   “卡车豆哥”在卡友群里发起了倡议,提议大家凑点钱给孩子当学费和生活费。   消息发出去没几个小时,群里就有几十人响应,远在外地的卡友通过转账捐款,本地的卡友直接把钱送到家属手上。   村里的干部也主动找上门,带来了孤儿补助的申请材料,详细说明如果由爷爷抚养,每个孩子每月能领到一千四百元的补助,相关手续会由村里协助办理。   参与帮扶的这些卡友,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份行业调研数据显示,近九成卡车司机需要独自完成长途运输,连续驾驶十几个小时是常事,睡眠不足和疲劳驾驶成了普遍问题。   他们里有人刚还完车贷,有人家里也有老人要照顾,跑一趟长途赚的钱除去油费和过路费,剩下的也只够勉强维持家用。   可就是这样一群同样在生活里奔波的人,在得知同行遭遇不幸后,没有一个人犹豫。   从跨省接车的日夜兼程,到自发捐款的积极响应,再到帮忙处理后事的细致周到,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同行的体恤。   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民政部门已经为孩子启动了专项救助,保险方面的专业人士也在协助家属整理材料,评估理赔可能性。   如今那辆卡车被家属妥善停放在村边的车库里,车身被擦得锃亮,驾驶室里还保留着夫妻俩常用的保温壶。   卡友们的帮扶没有就此结束,有人会定期去看望孩子,给他们带些学习用品;有人路过靖边时,总会绕到村里看看老人和孩子。   生活的残酷让一个家庭遭遇重创,但那些同样身处困境的人们,用彼此的温暖搭建起支撑的桥梁。   这种源自同行间的共情,这种不计回报的互助,正是人性中最动人的力量,也是让人们在艰难生活中依然能坚定前行的勇气来源。

0 阅读:5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