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为什么乌克兰和俄罗斯不停止互相残杀,转而开展贸易? 近期,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句话引发了广泛讨论,他在接受布赖特巴特新闻网记者马修·博伊尔采访时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停止互相残杀,开始贸易往来呢? 为什么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要互相残杀,而不是互相贸易,在两国之间开展旅行,以及参加一些文化交流呢?” 这番话被白宫随后转发,作为特朗普俄乌和平计划的核心思路之一,万斯还补充称这种和平状态将对美国工人和人民都有利,特朗普会继续为此努力。 表面上看,这是个符合常识的提议,但结合俄乌冲突的复杂局势,就会发现其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巨大鸿沟。 要理解为什么“停止残杀、开展贸易”的提议难以实现,得看清冲突的根源并非简单的利益纠纷。 俄乌本是同根同源的斯拉夫兄弟,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逐步向西方靠拢、寻求加入北约的倾向,让俄罗斯感受到了直接的安全威胁。 北约持续东扩,将军事基础设施不断推向俄罗斯边境,这在俄罗斯看来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而对乌克兰而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底线,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顿巴斯地区的冲突更是让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到2025年,冲突已经持续四年,俄罗斯控制了顿巴斯约百分之八十八的区域,双方在库皮扬斯克等地的争夺仍在继续,俄方宣称完全控制该市,乌方则坚决否认,这种战场上的胶着让和平谈判缺乏基本的信任基础。 万斯的言论背后,其实是美国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困境。据悉,美俄正在酝酿一项和平计划,要求基辅做出重大让步以满足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作为交换,俄方承诺不再发动进一步攻击。 而美国国内对援乌的质疑声越来越高,上千亿美元的军援没能换来预期战果,“乌克兰疲劳症”正在蔓延,万斯的说法既是给特朗普塑造“和平人设”,也是为美国寻找抽身的台阶。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俄乌双方的核心诉求存在根本冲突:俄罗斯提出的四项核心条件包括乌克兰撤出顿巴斯、不加入北约、不允许外部维和部队部署等,还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示不会放弃任何领土,七成以上的乌克兰民众也反对割地妥协,这种立场上的巨大分歧,远非“开展贸易”就能弥合。 更现实的是,持续四年的冲突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双方的仇恨与不信任早已根深蒂固。 战场上的炮火摧毁了大量基础设施,无数家庭失去亲人,这种创伤短期内无法愈合。对前线士兵来说,从生死相搏突然转向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人性。 同时,冲突背后还牵扯着大国博弈和各方利益:美国的军工复合体通过军售获利,欧洲部分国家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乌克兰的粮食和矿产资源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些复杂的利益纠葛让冲突的终结变得更加艰难。 万斯的提议虽然点出了和平与发展的终极方向,却忽视了俄乌冲突背后历史、地缘、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 和平确实是双方人民的共同期盼,但真正的和平不能建立在一方的妥协退让之上,也不能用简单的贸易往来来掩盖核心矛盾。 想要结束这场战争,需要的是尊重两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平等谈判,是兼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的务实方案,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口号。 只有当所有相关方都愿意放下私利、正视历史、尊重现实,俄乌两国才能真正走出战火,重新回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轨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