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利率首次低于日本】英国LSEG的数据显示,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上周一度升至1.84%。中国则维持在1.83%左右,处于历史性低位。中国面临通货紧缩压力,长期利率的中日逆转暗示着中国经济可能走上日本的老路…… 根据大公报2025年11月22日的报道,中日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已收窄至约3个基点(中国1.82%,日本1.79%),创下历史最低水平。需求不足是核心矛盾。中国的领先经济指数(LEI)已连续六个月下降,主要拖累因素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也显乏力。这说明经济的内生动力有待加强,与日本当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有相似之处,即私人部门不愿借贷和消费。 关键区别在于,中国仍具政策空间与转型潜力。中国国债收益率的下降,部分也反映了全球资本将其视为避险资产和分散化投资的选择。此外,中国在金融改革和产业升级(如硬科技)上的努力,是日本当年所不具备的新的增长潜力。 简单地将"中日长期利率倒挂"等同于"中国经济日本化"可能过于片面。 短期看,这确实是中国经济内需疲软的印证,风险确实存在。 但中长期看,这更反映了全球市场在"东稳西荡"格局下的资产再平衡。中国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起内需,避免陷入真正的通缩螺旋。(素材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