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初阳,二阳是不是症状更轻呢?
答案的确如此,如今二阳已经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基于seirs 模型的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预计最高峰感染人数每周约6500万人。
但是一个反常的现象是,与第一波疫情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形相比,虽然现在二阳的感染者越来越多,去医院就诊的并不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二阳的症状比初阳轻多了,大多数二阳的感染者恢复很快,根本不需要去医院。
相对于第一波疫情大家的手忙脚乱,第二波疫情来临的时候,在应对疫情方面,大众已经变得更有经验,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
所以,当第二波疫情来临的时候,医院并没有出现扎堆的现象,在第一波疫情来临的时候,无论是医院还是药店,感冒药、退热药、止咳药都是一药难求,但现在,也都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
这些都是好的现象,新冠病毒已经流行了三年,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力已经明显下降了,老百姓已经不再把新冠病毒当成一回事了,大家的生活都逐渐回到了正轨。
不过,对于一些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的老年人而言,则还是要重视反复感染新冠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大家最担心就是感染后会出现大白肺,但是现在看来,二阳引起大白肺的几率并不高,相反,大家应该更重视另一种并发症,那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在第一轮疫情的时候,有关新冠病毒和病毒性心肌炎曾上过热搜,相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大家更重视的是新冠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直到第一轮疫情里,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出现暴发性心肌炎,这才引起大家的重视。
2023年1月,发表在《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没有感染过的人高出40%,经历过严重感染的人面临的风险更大。研究建议,持续监测新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体征和症状对于患者是有益的。
当然,病毒性心肌炎并不是感染后一下子会发生,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甚至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由此可见,从感染新冠病毒到出现病毒性心肌炎,中间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恰恰是中间的这个时间段,是最易被忽视的,很多人感染后呼吸道或肠道的症状减轻了,误认为体内的病毒已经清除了,误认为自己已经彻底恢复了,有些平时生活习惯就不好的,赶紧又回到了发病前的生活状态。
结果呢,这样一折腾身体,就恰恰给了病毒性心肌炎以可乘之机。#教你如何来看病##忆果缘1971##医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