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4刀不能反击吗?内蒙古兴安盟,46岁男子在自家小区门口遭到他人持菜刀袭击,在将刀具夺下后,对方逃跑,男子追赶,双方之间又再次发生冲突,男子最终持板砖将对方打伤致死。事后,法院认定男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而男子则坚称自己是正当防卫! “你们说,我挨了4刀还能不反击吗?”老赵一脸委屈地坐在法庭被告席上,双手紧紧攥着扶手,声音中透着焦虑与愤怒。他回忆起当晚的那一幕,仍然心有余悸。 “那天我在小区门口刚下车,突然那个人就冲过来,举着菜刀劈我。”老赵指了指自己的伤口,“我根本没反应过来,连挨了四刀!他根本就想要我的命!” 法官看了看记录,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我奋力挣扎,终于把刀子夺了过来。他一看形势不对,转身就跑。我当时脑袋一热,满身都是血,想着不能就这么放过他,就追了过去。”老赵叹了口气,手指轻轻抚摸着自己衣袖下的疤痕。 “追上以后我们又打了起来,我当时实在是太害怕了,就抄起地上的板砖砸他,没想到竟然把他给打死了……”老赵的声音越来越低,满脸无奈,“我没想杀他,我只想自保。” 检察官站起来,冷静地指出:“被告的确在一开始遭到了持刀袭击,但在夺刀后,对方已经没有继续攻击能力,且已选择逃跑。在这种情况下,被告追赶并持板砖进行二次打击,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畴,构成故意伤害。” 老赵听到这话,急了:“可我当时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会回来继续砍我!我只是在自卫,防止他再对我下手。” 法官思索片刻,示意双方辩论继续。 老赵的辩护律师站了起来,走到法官面前:“法官阁下,我的当事人是在极度恐惧和慌乱的状态下作出的决定。即使在对方逃跑的情况下,他也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会继续威胁他的生命。他的行为应该被视为防卫过当,而不是故意伤害。” 检察官并不买账:“逃跑本身就意味着威胁已经解除。追击并持板砖致死,显然超出了合理的防卫限度。” 法庭内外,围观的人议论纷纷。有人同情老赵,觉得他面对如此危机,出手反击是情理之中的事;也有人认为他追打对方的行为确实有些过激,毕竟对方已经在逃。 老赵的妻子坐在旁听席上,眼眶通红。她知道丈夫性格耿直,从不主动惹事。事发当晚,她亲眼看到老赵身上到处都是刀伤,几乎认不出来了。 她哭着回忆道:“他那天晚上回来,满身是血,根本没法冷静思考。我知道他不是故意杀人,他只是害怕再被伤害!” 最终,法庭在综合考量了双方的证据和陈述后,法官宣布了判决结果:“被告在最初遭遇袭击的情况下,有正当防卫的理由。 但在夺刀后,因对方已无明确威胁,追击并使用致命武器进行攻击,构成了防卫过当。因此,判处被告有期徒刑五年。” 老赵听到判决后,垂下了头。他知道,自己这一追,代价太大了。 事后,案件在当地引起了热议。人们纷纷讨论:在面对生命威胁时,究竟防卫的限度在哪里?老赵的遭遇让很多人反思,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有时真的难以把握。 一位小区居民说道:“老赵也挺倒霉的,本来是他被砍,最后还得坐牢。可另一方面,他确实不该追着打人,这事儿真不好评。” 另一位旁观者则表示:“我觉得,人在挨了刀后,心里害怕是正常的。他那会儿肯定只想着保命,哪里还能冷静考虑?” 无论如何,老赵的故事成了当地的一次警示。面对危险时,人们往往处于极度紧张和恐惧中,很难保持冷静。然而,法律却要求防卫的反击必须在“必要限度”之内。 这种张力让许多人意识到,生活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法律意识和对行动后果的思考。 老赵出事后,小区门口多了一些警示标语:“遇险自卫须有度,防卫过当不合法。”这简短的几句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热点。 老赵的命运或许还会在未来发生改变,但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夜晚,那几分钟的冲突,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