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着2个伤员打游击,3人总共才1条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

小史论过去 2025-08-19 11:30:01

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着2个伤员打游击,3人总共才1条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谋,就把队伍壮大了百倍,4年时间就扩充了800余人! 刘奎1910年出生在江西吉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四岁时父母双亡,过继给伯父姚乐文后,给地主放牛维持生计。1926年,他回到伯父家务农期间,参加当地农协会,扛起锄头加入农民集会,挥拳响应号召反对地主压迫。两年后,他离开家乡步行前往湖南平江,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四纵队,领到第一支汉阳造步枪,戴上布织红五角星军帽,穿起灰色军装成为战士。这段早年经历,让他从一个放牛娃变成革命战士,积累了基层斗争经验。 1930年春,红五军攻打长沙,刘奎报名敢死队,手提机枪在夜色中跃起,踏木板越过铁丝网,带头冲向南门口。敌机枪扫射,他手臂、前胸和后颈中弹,鲜血染红军装,倒地昏迷,战友从尸堆中背出送往湘赣红军医院,伤愈后继续作战。同年10月第九次攻打吉安,面对敌铁丝网工事,他买来20多头水牛,在牛尾绑浸油棉布点火,驱牛冲垮防线后,带头端枪冲入城内,弹片飞来削掉他半片嘴唇,鲜血流淌中仍挥手指挥战士前进。这些战斗让他九次负伤,却也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刘奎任湘赣独立团第一营副营长,因负伤留守,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隐蔽山林转移阵地,多次突围敌堵截。抗日战争爆发,他随部改编入新四军,任第一支队二团三营副连长,后调军教导总队工兵队队长和军部参谋处参谋。部队北移途中遇敌伏击,连续七天七夜激战,他亲见袁国平中弹倒地,带人挖浅坑用土掩埋遗体,又冒险爬山崖找到项英和周子昆尸骨,用军装包裹塞进石缝隐藏。这段过程让他见证了战友牺牲,也坚定了留守信念。 1941年春,皖南山区树枝上挂满薄霜,寒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刘奎走在密林小道前端,身后两名伤员拄棍一步一挪,身上破旧军装沾满泥土。他们携带1条枪、7块银元和几十发子弹,国民党搜山队在几里外活动,枪声 sporadically 响起,刘奎挥手示意伤员贴树干蹲下,脚步避开枯枝以防发出声响。临时支部决定主力渡长江北上,他主动站出要求留守,扛起枪支表示坚持皖南斗争。这就是起步阶段,一切从零开始。 游击队在泾县濂坑组建,仅8人,白天他们肩挑扁担帮村民砍柴运炭,傍晚钻进山洞借月光练习枪支瞄准。第一仗打庙首乡公所,4杆枪的队员扮成押壮丁乡丁,扛绳索大步跨入祠堂门槛。里面20多名守军正鼾睡,刘奎手势一挥,队员扑上前捂嘴按脖,守军未及抓枪即被制服,墙上20多支枪全收缴,开仓时米粮倾泻而出,被救壮丁跪地双手捧粮。这次行动直接壮大了装备,也赢得了民心。 打谭家桥,战士抬肥猪进乡公所,乡丁围拢盯着猪肉吞咽口水,刘奎从草筐抽短枪对准喝令举手。叛徒汪延寿跳窗逃窜,当晚游击队摸黑奔他家,汪从后门探头,刘奎扣扳机一枪击中,他倒在阴沟抽搐。1943年冬,通信员王昆山叛变引敌进山,子弹穿刘奎左腿,他命令战友撤退,自己殿后靠树射击。敌火把围近喊捉活赏2000大洋,崖边风雪卷起,他闭眼滚落,身体撞岩石树枝划破皮肤,被老树挂住后拖腿爬猴洞,摘野果嚼咽撑20多天。下山带队夜袭敌火库,潜近扔手榴弹,爆炸火光照亮山坡。这些事件层层推进,队伍逐步壮大。 这种顽强吸引人加入,从茶花岭缴4、5支枪起,通过打乡公所收编散兵,到1944年建3个区队。他们助百姓清匪霸,在洪林桥埋伏路边草丛,等日军车队驶近开火扫车厢,敌兵滚落地面,伪军惧怕传言遇刘奎如见阎王。到沿江纵队成立,3人游击队扩至800多人。这4年时间,刘奎靠实际行动把队伍拉起来,体现了基层动员的重要性。 1947年,刘奎率2000多人逼近长江,部队沿岸设伏袭击守军据点,枪声扰乱敌阵脚,刘伯承闻讯赞赏牵制一师敌军,为野战军南下开辟通道。渡江战役,他们联络旌德保安旅,派人潜入说服官兵,1500多人起义倒戈,放下武器加入队伍。这阶段他的作用延伸到更大战场。 解放后,刘奎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用皖南战例讲解游击战术,边讲边比划地图标记伏击点。1952年,他带项英之子返回泾县,爬上山崖从乱石堆扒出3具骸骨,掀开头盖骨见额角弹孔,当场跪地抚触遗骨。1958年毛泽东视察安徽,他握住刘奎布满老茧的手,称赞其游击战绩。这位9次负伤老兵,1979年建军节在合肥逝世,殡仪馆中几名太平县老人抚摸棺材哭泣:“刘队长当年领我们打土匪分田地,否则早饿死木广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