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

琉璃映月情 2025-08-20 19:20:21

1939年,五重间谍袁殊被76号逮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袁殊1911年出生在湖北蕲春一个没落家庭,父亲是同盟会成员,早年搞过排满活动。家里穷,他小时候跟母亲到上海投奔父亲,15岁就出去打工维持生计。1927年,他加入北伐军,当了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八师政治部连指导员,接触到革命氛围。次年,他以文艺青年身份混进“狂飚社”,1929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东亚学院,专攻新闻学。这段经历让他日语流利,还熟悉国际事务。回国后,他创办《文艺新闻》周刊,成了左翼文学刊物,借此平台拉关系。1931年初,通过潘汉年和王子春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特科情报工作。组织看中他脑子活络,办事靠谱,就派他潜伏下去。 利用表兄贾伯涛的黄埔背景,袁殊钻进国民党中统“干社”,当上情报股长,以新声通讯社记者名义活动。这让他手里有资源,能调动人手。1935年,他卷入“怪西人案”被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抓捕,后靠中统和日本关系捞出来。1937年,戴笠亲自拉他进军统,任命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专盯日本情报。同年,他拜入青帮门下,成了通字辈成员,江湖上多一层保护。通过记者工作,他搭上日本驻沪副领事岩井英一,当了文化顾问,每月领两百元津贴。身份就这样一层一层堆起来,国民党以为他在日方卧底,日本那边觉得他是亲日分子,青帮当成自家兄弟,军统视作戴笠的钉子,地下组织则相信他手段多但可靠。 这些身份不是白占的,每条线都得小心平衡。袁殊在上海情报圈子里游走,利用记者身份接触各方势力。1937年淞沪抗战时,他化装成日本学生,潜入日军阵地侦察,提供军事情报,避免中国军队吃大亏。岩井英一对他的信任越来越深,还让他负责“兴亚建国运动”,表面上推亲日活动,实际借此获取日方布防图和武器调运计划。通过特殊渠道,这些情报送到地下组织手里,帮着调整敌后部署。军统那边,戴笠知道他有日本背景,但情报价值大,就没拆穿。青帮提供隐秘保护,一次日军大扫荡,他靠杜月笙手下转移到法租界。潘汉年一度想切断联系,可几个月内三份情报直接救了二十多口人,组织重新评估,贴上“复杂但可靠”的标签。 1939年春天,军统高层下令除掉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这家伙组建76号机构,专抓抗日人士,下手毒辣。袁殊接到任务,负责协调执行,联络上海站站长王天木,计划在76号附近挖地道放炸药。王天木表面答应,却暗中叛变,把细节全抖给李士群。消息一传开,76号特务当晚布网抓人。袁殊从联络点出来就被围住,塞进车里带到极司斐尔路76号总部。那里伪装成普通宅院,内部全是审讯室和牢房。他被锁在地下牢房铁椅上,双手双脚用链子固定。李士群亲自上阵审问,要他交代同伙名单。鞭子抽下去,皮开肉绽,血流一地,但他没吭声。 李士群继续施压,鞭打不停,袁殊扔出话,说岩井英一知道他的身份,让他打电话问。岩井是日本驻沪副领事,76号的后台,李士群一听脸都白了,赶紧拨电话。岩井那边大发雷霆,下令立刻放人。李士群只能照办,解开链子。一个小时后,岩井亲自赶到,带走袁殊。从此,袁殊公开以日本外务省情报人员身份活动,岩井安排专车接送,还发津贴。袁殊利用这个位置,全权负责岩井公馆,获取日军苏南兵力部署和清乡计划,通过秘密电台传出去。电台运转十个月后,因日方检查被迫转移。他还安插人员在公馆,确保情报源源不断。 事件后,岩井对袁殊信任加深,让他写《兴亚建国论》,在报刊发表,表面推动亲日宣传。实际,他把汉奸名单和武器运输细节送到地下组织,帮助终止一次暗杀计划,紧急转移一批工作者。军统任命他为忠义救国军指挥,授予中将军衔,但他没闲着,继续多线操作。青帮那边,一次搜捕中,杜月笙的人开车接他到安全区。1940年,袁殊应邀访日,根据多方情报与日本间谍接触,获取更多内部消息。潘汉年通过他与岩井会面,提供国民党军事情报作为交换,维持平衡。所有这些线,都像一张网,互相遮掩,让他避开死局。 抗战进入后期,袁殊的身份越来越复杂,但情报成效说话。他提供的日方布防情报,直接改变几次部署,避免重大损失。1945年胜利后,他辞掉伪职,只留上海市政府参议头衔。国民党发现他变卖家资交给地下组织,下通缉令。他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继续工作。1949年,被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调研。情报史上,这种多重身份还能活着走完抗战的,就他一人。档案里定性为在危险环境中贡献重大情报者。别人一辈子一张牌,他握五张,还玩得转。

0 阅读:1
琉璃映月情

琉璃映月情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