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生远离电视荧屏的钱学森忽然轻声问儿子:"能不能装台电视机?会不会太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22 00:24:36

2008年,一生远离电视荧屏的钱学森忽然轻声问儿子:"能不能装台电视机?会不会太贵?要花多少钱?"儿子钱永刚闻言,心头顿时泛起一阵酸楚。 【消息源自:《钱永刚追忆父亲钱学森最后岁月》2009-11-02 新华网;《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晚年生活纪实》2010-03-15 科技日报】 北京阜成路8号院的客厅里,老式挂钟的秒针走得比往常更响些。钱永刚蹲在五斗橱前,把父亲那台用了二十年的半导体收音机调了又调,可喇叭里传出的新闻播报还是混着沙沙声。"爸,要不咱们换个新的?"他扭头看向沙发上的老人。钱学森摇摇头,灰白的眉毛下那双曾经能计算弹道的眼睛,如今连儿子的轮廓都看不清了。 这是2008年冬天,98岁的钱老已经很少出门。书架上那套《工程控制论》的烫金书名在他眼里成了模糊的光斑,中央领导送来的文件需要秘书凑在耳边大声念。有天清晨,钱永刚发现父亲把《人民日报》举到离脸十公分的地方,鼻尖几乎蹭到油墨。"永刚啊,"老人突然放下报纸,"咱们买台电视机吧。" 这个请求让钱家上下都愣了神。三十年前组织分配彩电时,是钱学森亲手写的退还报告:"科研人员更需专注"。就连孙子看动画片的请求,都被他用来教导"少看电视多读书"。此刻老人却扳着手指算账:"21寸的就行,千万别买大的,浪费国家电。"他耳朵贴着儿子嘴唇听报价时,松弛的眼睑突然抖了抖——当年主持东风导弹研制,他批经费可从没问过价钱。 送货那天,钱老摸着簇新的遥控器像摸着航天器零件。当新闻联播主持人洪亮的声音撞进客厅,他佝偻的背忽然挺直了三分。钱永刚后来在回忆录里写:"父亲眼睛看着屏幕上方虚无处,但我知道他'看见'了青藏铁路通车,'看见'了神舟七号出舱。" 电视机成了钱老最后的"科研设备"。他让秘书记下每天的农业新闻,听到甘肃农民用大棚种出反季蔬菜,笑得露出仅存的三颗牙。有次转播乒乓球赛,老人突然拍沙发扶手:"好球!"把正在打盹的保姆吓了个激灵。钱永刚趁机把父亲的手稿整理成电子文档,故意把笔记本摆在电视柜上——果然某天发现老人正用放大镜"扫描"屏幕上的数据表。 那年春节,堂弟钱学榘从美国打来拜年电话。听到侄孙又拿了数学奖,钱老对着话筒连说三声"好",放下电话却望着窗外出神。钱永刚削着苹果假装没看见父亲发红的眼角。他知道父亲不是遗憾自己没拿诺贝尔奖,是想起1955年那个选择——如果当年没带6岁的他回国,儿子或许也能成为常春藤教授。"永刚,"老人突然开口,"你怨不怨..."苹果皮"啪"地断了,"爸您看,中国空间站要开始选载荷专家了!"儿子把电视音量拧到最大。 2009年深秋,电视机成了病房里唯一的声源。神舟七号回放的画面在墙上投下蓝光,心电监护仪的曲线渐渐平缓。钱永刚把父亲的手贴在遥控器上,发现那些计算过火箭轨道的手指,最后定格在"音量+"键。追悼会上,有记者问为何灵堂要循环播放新闻频道,钱永刚指指花圈丛中的电视机:"父亲临终前看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重播。" 如今那台21寸电视仍摆在阜成路老宅,屏幕里正播着嫦娥五号月球取土的新闻。钱永刚偶尔会对着空沙发说句:"爸,这次咱们的火箭用了您当年提出的弹道。"一阵穿堂风掠过,电视柜玻璃板下压着的1999年记账单微微颤动,泛黄的纸片上"电视机"三个字后头,还留着老人颤抖的笔迹:"1380元,公家报销坚决不要。"

0 阅读:113

评论列表

轻舞

轻舞

2
2025-08-22 01:30

伟大的钱学森钱老爷子永垂不朽!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