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后,叶志平被无数人称为"最像穿越者的真实人物"。早在灾难降临前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22 00:24:37

2008年汶川地震后,叶志平被无数人称为"最像穿越者的真实人物"。早在灾难降临前,这位校长就未雨绸缪地加固校舍,坚持带领全校师生反复演练逃生。即便面对家长的质疑和教育部门的反对,他始终不曾动摇。 【消息源自:《他走后11年,仍被怀疑是"穿越者"》2019年澎湃新闻专题报道;《汶川地震中的桑枣中学奇迹》2008年新华社通讯;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防灾减灾工作白皮书】 "叶校长又拉警报了!"2007年春天某个课间,桑枣中学初二学生王磊啃着馒头嘟囔。操场上的高音喇叭突然炸响,同学们条件反射般丢下饭盒往外冲。教学楼的四个楼梯口瞬间挤满人,但没人推搡——每个班级的逃生路线早就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上百遍。 这个被学生们私下叫做"叶疯子"的校长,此刻正掐着秒表站在旗杆下。花白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褪色的蓝衬衫口袋里还别着半截粉笔。当最后一名学生冲出教学楼,他按下停止键:1分52秒。"比上月慢了16秒!"叶志平把记录本拍在教导主任胸口,"初三(2)班在二楼拐角堵住了,明天重新规划分流线。" 没人知道这个较真的校长十年前刚来时,曾在雨夜用改锥捅开厕所隔间的门。1995年调任桑枣中学校长的第一周,他就发现号称"新楼"的教学楼其实是个豆腐渣工程——预制板里的钢筋细得像毛衣针,沙浆一抠就簌簌往下掉。最要命的是,这栋四层教学楼没有承重柱,二十多个教室全靠单薄的外墙撑着。 "老叶,县里三十年没大地震了。"教育局基建科张科长把茶杯往办公桌上一墩,"有这钱不如给实验室添两台显微镜。"叶志平从旧公文包里掏出沓发黄的剪报:日本神户地震、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每张都用工整的蓝圆珠笔标着死亡人数。僵持三个月后,他硬是从三十万维修经费里抠出八万,给每根梁柱都捆上钢筋圈,像给危楼套了件铁背心。 2005年春天,当第一批防震演练通知贴出来时,老师们还挺新鲜。"不就是防火演习改个名嘛!"物理教研组长李老师顺手把通知折成纸飞机。直到叶志平要求每月演练必须雷打不动,教师们的抱怨才多了起来。"上周刚练过,这周又练?""初三模考冲刺呢!"面对教研室里的牢骚,叶志平只是把秒表往桌上一放:"真地震来了,你们是打算带着学生做最后一道选择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挂在教务处墙上的旧电钟突然剧烈摇摆。教学楼像被巨人踹了一脚,窗玻璃哗啦啦碎了一地。"小操场!快!"正在三楼巡课的叶志平吼得脖子上青筋暴起。两千多名师生此刻像被按下快进键——前排同学用课本护住头,后排的自动挽起行动不便的同学,就连总爱系蝴蝶结的语文课代表都记得踹开卡住的防火门。 当最后一名学生冲过升旗台,叶志平瞥见教学楼外墙裂开蛛网般的细纹,但框架纹丝不动。后来检测报告显示,这栋加固过的旧楼承受了远超设计标准的震动。而当时校长正蹲在操场上清点人数,他的旧皮鞋里灌满灰土,西装裤膝盖处磨出两个大洞。 震后第七天,当记者举着话筒追问"为什么能预见灾难"时,叶志平正往临时板房里搬运课本。他摘下眼镜擦了擦:"我没见过地震,但我见过危房。"这个回答没能阻止网友把他P成科幻片里的时间旅行者,也没能改变某些同僚"他运气好"的嘀咕。直到2011年夏天,这个总在深夜巡查宿舍的校长突发脑溢血倒下,人们才从他抽屉里翻出厚厚一摞地震年鉴,和二十三本写满的演练记录。 如今桑枣中学新校区的围墙边,还留着当年那栋"最牛教学楼"的一截楼梯。水泥台阶上深深浅浅的脚印里,偶尔会被人放上几支野花。当年那个抱怨演习频繁的王磊,现在成了县消防队的教官,他带的第一个徒弟就是桑枣中学毕业的。"叶校长教的,"这个黝黑的汉子指着训练场上的计时器,"多出来的每一秒,都是人命。"

0 阅读:4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