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古人踢的球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 现在世界杯、中超比赛看得人热

青菀杳声闻生 2025-08-22 08:01:08

古代的古人踢的球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 现在世界杯、中超比赛看得人热血沸腾,踢足球成了好多人喜欢的运动。 古人也有类似足球的运动,只不过名字和玩法跟现在不太一样,热闹程度可不比现在差。 最早能追溯到汉代,那会儿的 “足球” 叫 “蹴鞠”。 “蹴” 就是用脚踢,“鞠” 就是球,合起来就是用脚踢球,听着特别直白,跟咱现在说 “踢足球” 一个意思。 汉代的蹴鞠球做得还挺讲究,不是现在这种橡胶球。 当时的工匠会用几块皮革缝在一起,做成球形,里面塞满了毛发、麻絮这些柔软的东西,这样踢起来不硌脚,也不容易坏。 《史记》里就提到过蹴鞠,说当时好多人都爱玩这个。 不管是皇宫里的贵族,还是民间的老百姓,闲下来就会凑在一起踢几脚。 有的地方还会专门建个场地,叫 “鞠城”,跟现在的足球场有点像。 鞠城的四周有围墙,中间还会画上线,分成两个半场。 比赛的时候,两边各有几个人,谁能把球踢进对方的 “鞠室” 里,就算赢了。 鞠室就是用竹子搭的小门楼,相当于现在的球门,只不过位置在场地两端。 汉代军队里也流行蹴鞠,士兵们训练累了,就会踢蹴鞠放松。 将军们觉得这运动能锻炼体能,还能培养团队配合,所以经常组织士兵比赛,既能娱乐又能练兵,一举两得。 不过汉代蹴鞠跟现在足球规则不一样,那时候不允许用手碰球,只能用脚、膝盖、肩膀这些部位。 有的比赛还会设裁判,要是有人犯规,裁判就会吹哨子叫停,跟现在的裁判有点像,只不过那时候用的是小旗子。 到了唐代,蹴鞠球有了改进,工匠们开始往球里充气,不用再塞毛发了。 这种充气的球更轻,踢起来能飞得更高,还更容易控制,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玩得很开心。 唐代宫廷里特别流行蹴鞠,皇帝还会跟大臣们一起比赛。 有的妃子也喜欢玩,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宫里的空地上踢蹴鞠,场面特别热闹。 诗人王维还写过诗夸蹴鞠,说 “蹴鞠屡过飞鸟上”,意思是球能踢得比鸟还高。 真正把 “足球” 玩出专业水准的是宋代,那会儿不叫蹴鞠了,改叫 “筑球”。 “筑” 就是击打、踢打的意思,名字变了,玩法也更复杂,还出现了专业的球队和裁判,跟现在的职业足球有点像。 宋代的筑球队分两种,一种叫 “左右军”,相当于现在的两支参赛队伍,每队有十二个人,分工特别明确。 有的负责传球,有的负责射门,还有的专门防守,跟现在足球的前锋、中场、后卫差不多。 除了球员,比赛还会设 “裁判”,当时叫 “都部署”,负责掌控比赛节奏,判断谁输谁赢。 还有 “副部署” 当助理裁判,要是球员有争议,就由他们俩商量着解决,保证比赛公平。 宋代还有专门的 “筑球艺人”,这些人靠踢筑球为生,技术特别厉害。 有的艺人能把球踢到空中,用身体各个部位颠球,半天都不掉下来,跟现在的足球杂技表演一样,特别受老百姓喜欢。 当时的京城开封,还有专门的筑球场地,叫 “瓦舍”,每天都有比赛。 老百姓只要花几文钱就能进去看,场边还有卖零食、茶水的小贩,跟现在看球赛的场景差不多,热闹得很。 宋代皇帝也特别喜欢筑球,每年元宵节,宫里都会组织筑球比赛,还会邀请老百姓来看。 比赛赢了的球队,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银子、绸缎,输了的也有小奖品,大家都玩得很尽兴。 不过宋代筑球规则更严格,射门的时候只能用脚,而且必须踢进对方的 “风流眼” 里才算得分。 风流眼就是球门中间的一个小洞口,比现在的球门小多了,想踢进去可不容易,特别考验技术。 到了明清时期,筑球慢慢不流行了,又变回了简单的蹴鞠。 不过那时候的蹴鞠更多是小孩的玩具,大人很少再组织比赛。 有的地方还会在节日里踢蹴鞠,当成一种庆祝活动,虽然不如宋代热闹,但也能看出古人对这运动的喜欢。 古人玩 “足球” 的历史多悠久,从汉代的蹴鞠到宋代的筑球,不光有好玩的玩法,还有专业的队伍和裁判,还是挺有意思的。

0 阅读:0
青菀杳声闻生

青菀杳声闻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