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名24岁男子辞去教师工作,攀着5架天梯,爬到2800多米高的悬崖支教,1年后,他哄骗妻子背着2岁儿子一起上山,谁知,24年后,妻子哭得泣不成声:“我不走,我死也要死在这里”。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海拔2800多米,坐落在大渡河峡谷悬崖顶上。村里上百户彝族人家,房子简陋,靠天吃饭。进出村得过铁索桥,再爬五架木梯子,总长几十米,摇摇晃晃。以前没水没电,喝水得从山下背,吃的就玉米土豆。村小学长期停课,孩子不识字,大人赶集常吃亏。当地政府想招老师,可一提条件,大家都摇头。 李桂林那年24岁,在汉源县一所学校代课。他会汉语彝语,教书有水平,学生成绩总在前头。夏天办事路上,他碰见一对二坪村母女在厕所门外转悠,不识字分不清男女。他帮忙后,找干部阿木铁哈问情况。干部说村子太偏,老师不愿去。李桂林之前拒过邀请,现在心里动摇。他问同事朋友,没人答应。第二天他上山查看,过桥爬梯,亲眼见村里穷苦。村民热情招待,他下定决心。 三天后,李桂林辞职,收集课本上山。家人反对,他坚持去。学校破败,他和村民修整,10月1日开课。他一人教全科,从基础教起。次年孩子多,他忙不过来。 1991年,李桂林找媳妇陆建芬帮忙。她在县城教书,也会双语。父亲先不同意,怕孙子没人管。李桂林说带她上山看看。陆建芬背着2岁儿子,丈夫扛行李,上山。到学校见条件差,她决定留下。从此夫妻俩一起干,既教书又管生活。在学校后院种菜,中午给孩子做饭。周五周一接送学生。 教学见效,1996年统考,二坪小学成绩领先。第一批学生毕业,村子去掉文盲帽子。夫妻俩顾不上自家,2004年儿子手臂脱位,没及时下山看病,村医处理不当,留下残疾。 2008年,媒体报道他们事迹,社会捐款。村里换钢铁梯子,通水电,学校改善。那年获感动中国人物,次年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人物。2014年,陆建芬面对下山机会,哭着说:“我不走,我死也要死在这里。”她已把村子当家,舍不得孩子。 李桂林夫妇是雅安汉源人,在凉山支教35年,到现在教过400多学生。许多孩子走出大山,学成回来帮村子。村里通路通网,生活变样。这对夫妇见证脱贫过程,从悬崖村到小康村。 他们拒绝过高薪机会,像矿场和国外工作,坚持留守。陆建芬2022年反映职称问题,转正13年还是初级,教体局回应在处理。这事反映基层教师难处,但他们没抱怨,继续干。 李桂林夫妇事迹,体现党员教师担当。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用知识点亮彝族孩子希望,推动乡村振兴。国家重视民族教育,凉山变化大,从不通路到高铁进山。 这故事接地气,说的是普通人付出。夫妻俩没啥豪言壮语,就一步步干下来。教育扶贫靠这些人,基层教师不容易,得多支持。 他们的坚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国家强调共同富裕,凉山就是例子。从文盲村到文化村,靠教育改变命运。 李桂林夫妇像蜡烛,照亮别人。村里孩子现在会用手机,上网学东西。以前赶集不识字,现在能算账做生意。 他们教书不光传知识,还帮孩子讲卫生,带他们看世界。学生毕业后,有的当老师,有的进城打工,回馈家乡。 现在二坪村小学规范,学生有午餐补助。夫妻俩虽年过半百,还在岗位。他们的儿子长大,也理解父母选择。这对夫妇获最美奋斗者称号,参加国庆观礼,感受到祖国强大。我们国家越来越好,基层变化最明显。
1990年,1名24岁男子辞去教师工作,攀着5架天梯,爬到2800多米高的悬崖支
虎虎聊娱乐
2025-08-22 14:29: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