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柳冠中厉声质问,振聋发聩!他说:“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

小斌斌说科技 2025-08-22 22:20:35

清华教授柳冠中厉声质问,振聋发聩!他说:“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无人银行,人去哪了?科技不要人了,我们还要科技干嘛? 这话乍一听有点刺耳,可细琢磨真是扎心。柳教授是谁?他可是中国工业设计界的泰山北斗,1984年就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带出的学生现在都是行业顶梁柱 。当年他在德国留学时,就盯着“设计伦理”死磕,回国后一直强调“科技得围着人转”。你看他设计毛主席纪念堂灯具那会儿,既要保证庄重感,又得让工人能批量生产,处处透着对人的尊重。 现在满大街的无人设备,他能不着急吗?前几天我路过一无人超市,玻璃幕墙锃光瓦亮,可进去转一圈,连个问价的人都没有。结账时机器还报错,后面大爷急得直拍屏幕。这让我想起柳教授在《设计事理学》里写的:“物只是道具,人才是故事的主角”。你说科技公司花大价钱搞人脸识别、智能算法,咋就不肯多花点心思让机器“懂点人情世故”呢? 更让人揪心的是就业。武汉“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一上路,当地网约车司机老李就慌了神。他跑了8年车,孩子学费全靠这双手,现在突然听说要“人机竞争”,整夜睡不着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每千台机器人上岗,就业率就下降0.2%,工资还跟着跌。可另一方面,高危岗位却没人愿意去——深圳某工厂招高空作业员,月薪开到1万都没人报名,要是科技能把这些苦差事包圆,那该多好啊! 其实柳教授不是反对科技,他反对的是“为了无人而无人”。你看人家德国工业4.0,车间里机器人和工人并肩干活,机器负责重复劳动,人专注创意优化。咱国家也在试点“人机协作”,海尔工厂里机械臂能根据工人手势调整动作,效率提升30%还没裁员 。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样子——让人从“工具人”变成“智慧人”。 最让人担心的是“技术惯性”。现在资本扎堆投无人零售、无人配送,可真正能救人命的科技却缺钱。就说排爆机器人,咱自主研发的型号少之又少,很多基层民警还得冒着生命危险拆弹。要是把那些烧钱的“无人噱头”砍掉一半,用到刀刃上,科技的温度不就回来了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