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卖中国次等芯片,卢特尼克对华摊牌,扬言要让中国永远依赖美国!
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H20芯片获准恢复对华销售,市场反应热烈,公司股价当天上涨4%,A股算力板块也随之走高。 然而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直言不讳地指出,此举旨在向中国提供“第四级芯片”,以使中国开发者习惯并依赖美国技术体系。 这款性能被刻意限制的芯片远非普通商品,而是美国对华技术遏制战略的一环。 H20的算力不足旗舰H100的15%,GPU核心数减少41%,显存和带宽等关键指标也大幅削弱,使其无法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意图将中国AI发展限制于中低端领域。 美方策略的核心是制造依赖。 目前中国约90%的AI开发者基于CUDA生态系统开展工作,企业迁移成本高达每家3000万元人民币,形成极高技术壁垒。 卢特尼克曾明确表示美国永远不会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芯片,其目的是让中国持续采购“刚好够用”的美国技术产品。 然而纯粹的技术遏制难以抵挡商业现实的冲击。 2025年4月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H20列入管制清单,导致英伟达55亿美元芯片库存积压,股价暴跌6%。 鉴于中国市场贡献其全球营收的13%,这一损失令公司难以承受。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为此展开密集游说,4月会晤中方高层,7月面见特朗普,期间承诺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并警告禁售政策可能危及美国AI霸权地位。 最终芯片解禁成为一场交易:美国放行阉割版芯片,中国则加快对美出口镓、锗等战略矿产的许可证审批。 美国财长贝森特承认,这仅是“拼图式交易”的一部分。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的遏制策略反而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强大催化剂。 三个月的禁售期及H20后门问题彻底打破市场幻想,加速中国半导体全产业链突围。 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英伟达曾独占中国85%市场份额,如今国产AI芯片份额已飙升至40%。 华为昇腾910B在字节跳动测试中推理效率比H20高30%,价格低五分之一。 寒武纪思元590中标国家超算中心大型项目。 工信部明确要求到2026年数据中心国产芯片使用率超40%,三大运营商新采购订单中本土产品占比已突破50%。 技术研发方面也进展迅速:华为对标H100的昇腾920正在测试,国产28纳米光刻机良率达80%。 浙江大学研发的“羲之”电子束光刻机能以0.6纳米精度刻蚀,无需掩膜、成本低廉,虽不适合量产,但为研发试制提供重要支撑。 黄仁勋承认中国创新速度远超预期,强调英伟达必须持续进化。 美国商务部长的“让中国上瘾”宣言,反而成为国产芯片最响亮的警示。 业界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技术自主才是根本出路。 随着阉割版芯片重新流入市场,更深层的技术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场博弈的胜负关键不在华盛顿的会议室,而在于中国无数实验室和工程师日以继夜的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