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是中国第一批本科海军军官,正当前程似锦时,父亲许世友对他说

尔说娱乐 2025-08-26 09:17:24

他是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是中国第一批本科海军军官,正当前程似锦时,父亲许世友对他说:“你别干了,回老家去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青岛军港的晨雾里,许光抚摸着驱逐舰冰凉的炮管。 这位新中国首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刚立下第六次军功,晋升北海舰队舰长的命令压在司令案头。 父亲许世友的电报突然送到: "母病速归。" 浪花拍打舰身的声响里,他听见三岁那年山洞的滴水声——那是1932年大别山扫荡时,姑母塞给他的半个发霉馒头沾着岩水。 海风卷起将校呢大衣下摆,露出他腰间别着的苏制航海表,表盘刻着"大连舰艇学院首届毕业纪念"。 十九年离散的父子重逢在1948年济南战役指挥部。 许世友掀开帆布帘时,警卫员正给瘦骨嶙峋的青年披军大衣。 将军盯着儿子脚踝的冻疮——那是千里寻父路上留下的,突然解下自己的貂皮护膝: "戴上!" 当夜作战图前,父亲把红蓝铅笔按在胶东半岛: "打完这仗,送你去大连学开军舰。" 烛光摇曳,许光看见父亲鬓角霜色比地图上的等高线还密。 大连舰艇学院的毕业章别在许光胸前时,渤海湾正举行首次多舰演习。 他指挥的南昌舰率先击中靶船,观礼台爆出掌声。 庆功宴上水晶杯相碰,侍者递来家书——祖母咳血的墨迹晕染信纸,像靶船上炸开的硝烟。 许世友拍他肩膀: "孝字比军功章重。" 许光望着舰桥猎猎军旗,想起毕业宣誓"随时准备牺牲",此刻才懂牺牲另有深意。 离港前夜,他把航海日志锁进铁柜,钥匙沉入军港。 回乡的绿皮车穿过大别山隧道,许光抱着《海军战术学》打盹。 梦中舰炮轰鸣化作开山炮响——醒时见窗外民工悬在峭壁凿路。 回到新县第三天,他穿上旧军装帮生产队挑粪,扁担压肿的肩膀再托不起舰长肩章。 半年后祖母下葬那晚,他在坟前烧掉北海舰队调令:火光里浪涛渐熄,化作淮河支流的涟漪,灰烬中露出半页《舰艇操纵规程》。 159微波站建设遇山洪。 许光带头跳进泥浆抢运设备,三百斤发电机压弯脊梁。 民工扒开他湿透的军装,腰椎旧伤渗血染红背心——那是舰上训练坠舱的旧疾。 他撕袖口包扎: "当年打锦州,许司令肠子流出来还冲锋呢!" 设备通电那夜,全县首次收到北京广播,山民围着铁塔跳花鼓戏,许光蜷在草垛疼得咬破嘴唇,血滴在怀表玻璃上,盖住"1950"的刻痕。 1983年修"将星渠"时,他独创"竹笼填石法"固堤。 汛期突涨的洪水冲走材料,63岁的许光带头扎进激流打捞毛竹。 民工捞起他时,怀里紧抱的毛竹捆扎着海军绳结。 渠道通水那天,他蹲在闸门边哭得像个孩子——清流漫过干裂的田垄,像军舰划开碧波。 1987年暴雨冲垮河堤,许光拄棍巡堤三天三夜。 洪峰袭来时他扑向管涌口,沙袋压住伤腿才堵住溃洞。 被救上岸时怀里紧攥水文记录,昏迷中呢喃"左岸三号桩"。 病床上得知全县无伤亡,他拔掉输液管偷跑回指挥部,血水渗透纱布在作战图上洇出红痕,恰似当年舰长室的海图作业。 临终前肺癌折磨得他夜咳不止,却坚持用国产廉价药。 儿女凑钱买的进口靶向药被退回: "省下钱修学校。" 2013年清明,他摸着捐赠证书上"二十万元"字样闭眼。骨灰撒进淮河那日,新县中小学铜钟齐鸣——用他捐款更换的铜钟音色清越,盖过绵绵春雨声。 有老农指给孙子看:渠水倒映云影,像极舰艇劈开的浪痕。 主要信源:(信阳新闻网——红色的坚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许光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五)

0 阅读:34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