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当地时间8月27号的报道,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新闻处当天发布消息,俄中柴电潜艇首次参加了在亚太地区的联合巡逻行动。 报道称,俄中这一次的水下巡逻于8月初开始,在双方举行“海上联合-2025”联演之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沃尔霍夫”号柴电潜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沿着在日本海和东海协商好的路线,开展了联合巡逻。完成联合巡逻任务之后,各潜艇已返回潜艇驻泊地。 中方参加联合巡逻的潜艇,应该是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的一艘基洛级的柴电潜艇。这是继中俄第六次水面舰艇联合巡逻之后,两国海军推出的又一种海上联合巡逻的形式。 此次潜艇联合巡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一,潜艇联合巡逻体现了中俄两国海军之间高度的战略互信。与水面舰艇不同,潜艇的生命在于自己的噪音特性,需要高度保密。所以即使是战略伙伴,一般也不会把自己的潜艇性能向对方和盘托出。连北约国家军队之间的海军也一般不会进行潜艇数据的共享,都会对对方留一手。 尽管咱们中方派出的基洛级潜艇是俄罗斯卖给中国的产品,但经过多年的使用、维修、改造,这艘潜艇的噪音特性也会有新的变化。另外指挥通信、战术使用等等,都会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中俄一起派出潜艇联合巡逻,无疑是两国互信关系的一次升级。 其二,双方可以深入切磋突破岛链封锁的战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潜艇与中国海军潜艇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课题,就是如何突破第一岛链美日封锁的海峡水道。美日在日本岛链上的海峡都布设有海底水听器,空中还有反潜巡逻机巡逻。俄罗斯潜艇需要突破宗谷海峡、津轻海峡等等,走向太平洋;中国海军潜艇需要突破宫古海峡、大隅海峡、吐噶啦海峡等等,走向太平洋。 这一次联合巡逻,在进一步熟悉水下战场环境的同时,双方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战略战术水平。 其三,显示出了联合对付美日的决心。在日本海和东海联合巡逻,不言而喻,就是联合对付美日的威胁。通过这种方式,硬核回应“印太战略”。广阔的太平洋不是他们的后院,所谓“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航行”也不是他们的专利,不是由他们来定义的。更不排除将来一旦在日本海或东海有事,中俄会联合起来行动,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 中俄的潜艇现在已经各自回港了,但截止到目前,还没有美日反潜兵力发现这两艘潜艇行踪的报道,大概率是没有发现,否则日本媒体会大肆报道的。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当地时间8月27号的报道,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新闻处当天发布消息
王云飞评论
2025-08-30 20:33:51
0
阅读:45